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这一刻,我们都是四川人
· 寻找篇:灾区之外的“救灾”行动
· 救助篇:这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 坚守篇:我们在泪水中看到了希望
· 72小时里
感动我们的声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坚守篇:我们在泪水中看到了希望
  “泪水,混着细细密密的雨水,将初夏的炎热一洗而净,却在心底凝积结新的忧虑:这纷纷落下的雨水,请不要再给深陷悲痛的震区人民带来更多的伤害。”

  看到这样的文字,李芳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这位浙江大学传媒学院的大二女生,是采访的人群中,亲人离震中最近的一位。

  12日下午3时许,当同学告诉李芳汶川发生地震时,她的脑子短时间里几乎一片空白。当天早上7时,李芳父母搭乘中巴车,从阿坝州出发,返回都江堰。

  按照李芳的掐算,下午2点左右,父母应该就在汶川附近的公路上。

  她开始不停拨打父母的手机,拨打都江堰爷爷奶奶、姑姑等亲戚家的电话——结果,无一打通。

  “最怕泥石流,”李芳太熟悉那段公路了,“都是山路,一旦山石坍塌下来,根本就没地方躲。”

  下午,晚上,不断有老师、同学打来电话,询问李芳家人的情况。“每一次手机有动静,都希望是家人的来电,结果,都不是。”

  仅仅两天之后,李芳已经记不清12日晚上自己有没有吃过晚饭。半夜两三点,还有高中同学从武汉、山东等地打电话给她。因为汶川音信全无,这些因地震而失眠的年轻人,在电话里“沉默着陪伴对方”。

  13日上午9点多,李芳联系到了都江堰的爷爷奶奶,得知家里的亲人都平安无事,“一颗悬着的心,稍微安稳了些。”远在西昌读高三的表妹来电时,李芳还安慰她:“不要着急。好好复习。”

  听说“最好不要往四川打电话,给灾区求生的人更多拨通求救电话的机会”后,李芳开始“一个劲看小说,转移注意力”,除了发发短消息,她能做的,只有等待。

  13日整天,都有同学催着李芳吃饭。“中午吃了同学带来的麻辣烫,还有人‘逼’着吃苹果。”晚上,校长、老师来寝室时,还安慰李芳“在路上,可能比在家还安全。”

  深夜,得知通往汶川的“救助通道”终于打通时,李芳“又放心许多”。虽然父母没带干粮,中巴车上也只有十几个人,但究竟“不是孤立无援”。

  14日早上6时到中午12时,一连串的报喜电话陆续打出:舅舅和爸爸分别打给李芳,李芳通知辅导员老师,辅导员向传媒学院汇报,传媒学院通知学工部,学工部负责人通知正在采访的记者——李芳父母经过30多个小时的努力,步行从汶川映秀镇平安回到位于都江堰的家中。

  由于余震仍然不断,听父亲报了平安后,“这几天感觉自己长大不少”的李芳赶忙劝爸爸中止通话,立刻从4楼的家里转移到楼下的空旷地带去。

  这样一来,“爸妈究竟是怎样回家的”,对于现在的李芳来说,仍然是个谜。

  “要好好学习,别担心。”挂电话前,爸爸说了这样一句话。想到一天前,自己还在流着眼泪看存在电脑里的父母的照片,不敢想“以后会不会再也见不到他们了”,今天的李芳,在好好睡了一觉以后,开始琢磨,还能为灾区的亲人做点啥。

  是的,还能为灾区的亲人做点啥,这是所有“四川人”目前最大的念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坚守篇:我们在泪水中看到了希望 2008-5-15 浙江日报000102008-05-15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