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北京,祝福奥运,奥运让我们更多地认识了中国。”5月12日,奥运火炬在福建境内传递的第二天,在厦门的一些外籍人士几乎发出了共同的声音。
12日的厦门,骄阳似火,“祥云”随着美丽的海岸线蜿蜒漂移,追逐的人们雀跃欢呼。一位蓝眼睛、白头发的火炬手出现在人们眼前,他就是施舟人,一位在福州大学工作、来自瑞典的汉学家。
200米的火炬接力跑对74岁的施舟人来说“感觉很轻松”,他不时向周围欢呼的人挥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幽默地说:“去年底,当我得知被选为火炬手时,我还有点儿害怕,怕我的腿承受不了跑步的任务。所以从北京奥运会倒计时200天的时候,我就开始跑步锻炼。”
施舟人原名克·马·希佩尔,他在游历中国大江南北20多年后,2001年扎根福州,在福州大学潜心研究中国文化。他通晓8种语言,汉语造诣高深,在道教研究和宗教人类学方面也均有建树,被誉为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
“我热爱中国,能够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是我今生的荣幸,”施舟人说,“中国文化倡导和谐,奥林匹克运动将为世界打开通向和谐中国的通途。”
12日下午16时,奥运火炬从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出发近两个小时后,被晒得直流汗的金雪莉(莎丽·金格里奇)站在奥运火炬传递厦门站的终点——厦门体育中心门外,她手中举着中国国旗,踮着脚四处搜寻火炬的影子。
“太高兴了,今天中午我教完课后,就和我的学生来这里等待奥运火炬。”金雪莉对新华社记者说,她来自美国,已经在华侨大学从事11年的英语教学工作。
“我太爱厦门了,厦门太美了。北京奥运火炬的名字是‘祥云’,那是一朵吉祥的云,我期待‘祥云’能给厦门带来更多的幸运,给世界所有城市都带去幸运。”金雪莉说。
来自墨西哥的埃德加·萨拉萨尔也出现在等待奥运火炬的队伍里,他长着满脸胡子,眼神深邃而清澈。
“这是我第二次来厦门旅游,刚好就碰上了奥运圣火传递。”萨拉萨尔说,他被中国人欢迎圣火的热情感动了,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整座厦门城在沸腾,这还是他第一次有幸目睹到奥运圣火传递,他会把特殊的旅行经历告诉所有的亲人朋友。
与萨拉萨尔同行的是路易斯·萨古拉,也来自墨西哥。他打趣地告诉新华社记者:“我来厦门6次才有机会遇见奥运圣火,我还去过广州。难以想像厦门人迎接圣火的壮观场面,我们想挤到人群里看一眼圣火都很难。不过,晚上我会回宾馆看电视重播。”
临别时,两位墨西哥朋友真诚地祝愿:北京加油,奥运加油! 新华社记者 来建强 胡苏
新华社厦门5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