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胜伟 记者 陈扬渲) 道路脏了,需要环卫工人打扫,河流污染了该怎么办?浙江林学院张立钦教授利用人工方法培育出可“吃掉”污染物的细菌,既可净化水质,又不会带来新的污染。在一年时间里,这批细菌成功地对温州市龙湾区的上庄河与屿田河进行了“打扫”,使臭水沟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上庄河、屿田河全长约2600米,受沿河工业企业的污染,全河段沉水植物基本绝迹,水质发黑发臭。当时人在桥上都吃不消长时间站着。在治理中,张立钦教授和他的团队想到了从当地提取“土著”细菌来“吃掉”水中的污染物。把几种“土著细菌”集中在一起,就有可能分解氮、磷等有机污染物。不过,这些“土著”细菌在水体中的含量并不高。
在对这些“土著”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后,再把它们播撒到水中,就可以迅速提高水中污染物质的降解速度。张立钦教授介绍说,他们还采取了种植河面水生植物等办法,为“土著”细菌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最终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修复链。而且让“土著”细菌做河流“清道夫”还有一个好处,因为它们来源于本土环境,不存在安全问题,不会对水体产生新的污染。
一年后,上庄河与屿田河里繁殖了大量能吞吃污染物的细菌,龙湾区16万平方米的河水水体变得不再黑臭,现在不仅没有了往日的异味,而且还出现了鱼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