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谭伟东) 在湖州南太湖小梅口“驻扎”了40多年的230条“住家船”,这两天正加紧拆迁,6月底前将全部拆除。记者日前站在小梅大桥上望去,桥北的“住家船”已基本拆完,桥南的船户正在清理杂物作上岸准备。
离小梅口不远,一家搬迁企业腾出的宿舍区内,4幢四层楼房粉刷一新,水泥路面刚经过整修,8个铁桶整齐排列,用于放置袋装垃圾,四周种着花花草草,这就是渔民们临时的“家”。
湖州对拆除的230条“住家船”共补助约800万元,涉及176户、900多名渔民。目前,已有百余户渔民拆船后搬进了临时安置房,其余渔民今年6月底前也将入住。
走进小院,十来个人正在喝茶聊天,很是悠闲。“上岸是大势所趋,”年过六旬的金伯林和记者搭上话,“以前在船上冬不遮风、夏不避雨,吃喝拉撒全排在湖里,太湖都成‘天然垃圾箱’了。”金伯林上世纪60年代随父母从江苏来小梅口“定居”。这次上岸,他家5口人临时安置了楼上三间房和楼下一间独立厨房,卫生间每层公用。“条件比我们要求的好多了,连水、电、有线光缆都更新过,”老金乐呵呵地说,“明年搬了新家,生活会越来越好。”
老金说的“新家”,是距小梅口约两公里的梅东片,投入5000多万元、规划占地41亩的“太湖渔民上岸工程”。这里将统一建造2.9万平方米多层公寓,根据渔民不同需要,设计了从50平方米到125平方米4种户型,计划到2009年底建成交付。届时,渔民们将全部搬进这一花园式小区,真正在岸上扎下了根。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住家船”上原来有部分渔民已在岸上找到活干,在彻底拆船后,还有不少渔民的生活来源需要重新规划。湖州分门别类,千方百计给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搬得上、住得下。对“住家船”外的渔船,除破旧不堪的由政府补助、自愿拆除外,余下四五十条由政府出资,在距太湖几公里外的内港新建码头统一停靠,或继续从事渔业生产,或帮助他们改造后发展休闲渔业,或出资编入市里的蓝藻打捞队。太湖度假区内的宾馆服务业,尽量吸纳上岸渔民中的年轻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