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上,纺织品、办公用品、家具等传统出口项目遇冷——今年以来,“中国制造”在传统的欧美等主流市场频频遭遇贸易壁垒,出口难做,“中国制造”不得不另寻新路。
本月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华设立的区域采购物流中心在沪正式启动,这是联合国系统在华设立的首个采购物流中心。这意味着“中国制造”有了与联合国采购机构直接对话的机会。
现状:采购额中国不足1%
尽管“中国制造”正影响全球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但中国近年来在联合国采购供应国中的排名却让人大跌眼镜。有数据显示,2006年联合国在华直接采购金额为8869万美元,而当年联合国的货物和服务采购总额达到94亿美元,中国的份额不到1%。更多“中国制造”是通过第三国中间商或其他渠道流入联合国采购机构的。
原因:供需信息不对称
即使是大部分已有多年出口经验的长三角或珠三角企业,在面对联合国采购时仍难免“露怯”,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无法“入门”?
商务部国际司副司长张少刚表示:“原因不在于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而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联合国采购机构对中国的企业和产品以及服务不了解;另一方面,中国的很多企业对联合国采购的规章制度和程序也不了解。
联合国儿基会亚太区主任辛格女士指出,联合国系统20多个紧密或松散的机构其实共用一个采购平台,企业必须通过注册,成为潜在供货商后,才有可能接到联合国的采购订单。目前,从降低成本考虑,联合国采购官员很希望和中国企业建立直接联系。
随着占地8000平方米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区域采购物流中心启用,位于上海南汇区惠南新城北侧的五角世贸商城今后将吸引更多关注。据悉,联合国粮食署、难民署等机构也有意将区域物流中心落户五角世贸,联合国直接采购的大门对中国企业将开得更大。
支招:中国企业先“补课”
商务部国际司的有关专家支招,要想成为联合国采购的直接供应商,中国企业至少要过三关:
一是注册关,目前中国企业在联合国系统的采购目录里合法注册的少之又少,比如在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的药厂只有3个;二是速度关,遇到紧急救援,联合国采购最讲质量和速度,这要求供应商生产和出口高效率;三是公益关,比如新启用的儿基会物流中心首项任务就是向刚果运送47个集装箱中国产的教学用具,让500万名当地儿童重返校园,因此物美价廉将是在联合国采购招标中胜出的关键。 (据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