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好母亲抱养瘫儿40年
· 她领乞讨者到家里吃饭
· 好媳妇离婚后照顾婆婆14年
· 好姐姐火海舍身护弟
· 打铁,就算是锻炼吧
· 三个美国人的就业经历
· 好姑娘大学毕业重读初中
· 好妻子给丈夫写下散步保证书
· 一个“文保狂人”的“事迹考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5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文保狂人”的“事迹考证”
■本报见习记者 朱馨 海曙报道组 许玉芬
  带着三件宝:一双旧的白球鞋、一部老式照相机(刚刚“升级”成为简易数码相机)和一个装有指南针、卷尺、地图、纸、笔等物的黑色帆布背包,15年来,杨古城踏遍了宁波的角角落落,寻访城市的文脉踪迹,一共调研考察和呼吁保护了30多处古民居古建筑、457座古桥、22座古塔和120多处古戏台,发表文物保护著作数部。他被宁波文保业界称为民间“文保狂人”。最近,他作为31名候选人之一,入围了首届薪火相传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

  “擦拭”散落民间的古文物

  杨古城退休前是宁波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高级工艺师,一直潜心于工艺美术和宁波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他的家,俨然一个小型的工艺美术图书馆和博物馆。

  1994年12月28日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56岁的他踏上了人生的一个新境界。这天他接到下水村业余文保员发现“史”字样石刻的电话后,立马从家中出发,经过20多里山路加水路的跋涉,一路赶到下水村。在村民的带领下,他抹开石刻上厚厚的积雪,欣喜地识得这正是南宋丞相史弥远为夫人所撰的墓志铭,从此探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一发现填补了南宋时期陵墓石刻的空白。

  “东钱湖南宋石刻群的发现,让我看见了历史的光辉,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

  继东钱湖南宋石刻群之后,鄞县横省南宋石牌坊、宁海前童古镇、张仓水故居、天一广场药皇殿……在他的“擦拭”和辨识下,不少散落在民间市井、荒野湖畔的古文物重获光辉。这些文物点不但被重视和保护起来,现在还成为了宁波的人文旅游胜地。

  古文物正在变得越来越少,年轻人很可能永远也不会再见到许多老祖宗的宝贵遗存了,杨古城心焦了,从此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上。

  自费“打游击”成专家

  从最初的业余文保员到成为文保专家,杨古城十五年如一日,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远非一个“难”字所能概括。

  古文物分散在荒野市井,每次都要到现场考察。一年到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杨古城都在户外奔走。用他的话来说,每周至少有1到2次去宁波周边村镇,每月至少有3到4次百里外的旅行考察,每年有2次千里外的旅行考察。

  往返需要花费的时间和路费算起来都是数目可观。杨古城的退休金并不高,他却毫无怨悔地把多数退休金投入其中,还对这种自己承担经费“打游击”的文物考察保护生活乐此不疲,一时半会连老伴也无法理解。

  有时,他在当地转悠,像“拾荒者”一样探寻、搜索着什么,常会引来当地一些村民的怀疑和嘲笑。对于他不拆古建筑的呼吁,想要建造新房的村民不高兴,有的单位、部门也表示出了不理解。有一次,为了保护面临拆除的宁海黄坛前童古镇,他甚至带上拍摄的古镇照片就闯进了当时来宁波开会的文物专家的房间,最后千年古镇得以保存,为此,宁海改写了既定的城建规划,在他的悉心讲解下,村民们逐渐开始认识到一些古文物的价值和维系的感情。现在,当人们发现文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当地的文物保护管理部门,而是给老杨打电话。杨古城家客厅墙上挂了一块记事板,上面常常写着:“某日,某某来电,某地有发现,希望杨老师来看看是否有保护价值。”

  点燃社会的文保热情

  杨古城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也意识到一个人力量的微弱,他要发动起全社会的文保热情。

  组织文化旅游是一种方式。1996年,他组织起“天行书友会”,自己担任导游,组织了20多批文化旅游团了解宁波。在他的引领下,宁波的大学生、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游客参观了当地的古民居、古戏台,文物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

  除此之外,他发表了《南宋石雕》、《四明寻踪》、《宁波百桥》等研究著述。他多次组织文化讲座,向市民宣传宁波的历史文化。日韩的文保专家、大学教授等从网上认识他后,还邀请他前去讲学。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一个“文保狂人”的“事迹考证” ■本报见习记者 朱馨 海曙报道组 许玉芬 2008-5-8 浙江日报000152008-05-08000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