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回忆胡锦涛23年前访日之旅
· “我的第二次生命是中国给的!”
· “他们在机场跳起了集体舞”
· “10年后
胡锦涛竟然还记得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昔日3000日本青年访华盛况空前——
“他们在机场跳起了集体舞”
  现任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常务理事的酒井诚回忆起当年3000日本青年访华时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日本掀起一股中国热,报社电视台纷纷派出记者去中国采访,老百姓也自费去中国旅游。日本人当时那股想了解中国的劲儿,真是‘来势凶猛’!很多青年都想参加3000人代表团,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语言不通不妨碍年轻人交流

  1984年9月24日,第一批701名日本青年抵达上海虹桥机场。酒井回忆说,一下飞机,满眼都是鲜花和上海青年的笑脸,“他们在机场跳起了集体舞,可热闹了!”

  酒井说,自己在上海一共呆了三天,参加的活动“多得数不清”,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虹桥路某地参加的一次大型联欢会。“因为参加联欢的中日青年人数太多,只能一批一批地进来。我们和上海青年都是第一次见面,会说对方语言的不多,翻译又不够,不能进行复杂的对话。不过,这不妨碍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我们在一起笑啊、唱啊,一起跳舞,热闹极了。”

  离开上海后,日本青年分别前往南京、西安、杭州、武汉等地,参加丰富的交流活动。酒井说:“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中国青年的热情招待,感觉像回到了家一样,心里暖乎乎的。”

  在1984年10月1日建国35周年大庆之前,日本青年从几路汇集到北京,参加国庆阅兵仪式。当晚,天安门广场举行中日青年舞会,几千名年轻人一起看焰火、跳舞,联欢活动一直持续到夜里两点才结束。

  最后离开中国时,日本青年与中国朋友依依惜别,很多人在机场相拥而泣。

  很多人成为推动中日交流骨干

  1984年的中国并不富足,要负责3000名日本青年访问的全部费用,是一个成本很高的工作。但是酒井认为,20多年后回想起来,这件事意义非凡,远远超过金钱所能达到的效果。

  他说,那个时候信息业不发达,日本对中国,甚至对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都谈不上了解。在3000人中,绝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到中国。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他们亲眼看到了中国好的一面、先进的一面,感触颇多。

  更重要的是,“中国当时有几十万人直接参与了3000日本青年访华的各种活动,这让日本人看到了中国青年的热情,体会到他们对日本青年的一种期盼——和平相处、世代友好”。

  从长远来看,短短数周的活动改变了很多日本青年的一生。很多人在回国后,“毕生难忘当年的交流场面”,一直在从事与中日友好交流相关的工作。中日长期友好的种子在那个时候被播撒开来,在之后的20多年里生根发芽。

  酒井说,到今天,当年那3000人中有的当上了国会议员、地方行政官,有的当上了大企业老板,在日本社会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日本国内推动中日友好交流的骨干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 00009 “他们在机场跳起了集体舞” 2008-5-7 48256F32002924A6482574410048D614[B1-俞剑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