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温岭5月6日电(记者 刘慧) “东瓯国”一直是一个谜——西汉初期,“东瓯国”由朝廷册封而来,但因为一直无法搞清它的确切地理位置,先民们到底曾在这片区域怎样生活,他们的足迹又隐匿在哪里,考古专家们一直在探寻。今天,这一悬而未决的疑案得到破解:现存温岭大溪古城就是东瓯国城遗址所在地。这是记者今天从浙江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台州市政府在温岭举行的“东瓯古城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的。
据史料记载,西汉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汉王朝在瓯地建立了“东瓯国”(地域相当于今浙江温州市和丽水、台州地区的范围),废于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但东瓯国的国都遗址至今尚未发现。然而,前年,坐落在温岭大溪镇塘山村北面一个山间岙地上的塘山大墓的发现,打破了考古界的沉静。
墓葬的规模之大让人咋舌——长15.5米,宽6至7米,深3.7米,它不仅是迄今为止浙江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最大西汉墓葬,也是全省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西汉墓。这表明墓主人的身份决非一般。虽然此墓已被盗,但专家们还是发现了28件仿青铜的陶制乐器。
让考古专家更为惊喜的是,大墓之南不足1公里还有一座与墓葬同时代的东瓯国城址的存在,此城址早在南宋《嘉定赤城志》和《舆地经胜》两书中就有记载,称为“徐偃王故城”。在去年以来对古城的调查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内城与外城,其中内城面积达10万平方米。遗址的所在位置与文献所载古城的位置是吻合的。
在今天的发掘现场,来自全国的专家们从墓葬形制与文化内涵分析,确认塘山大墓是一座具有越系文化特征的东瓯国墓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塘山大墓考古现场领队陈元甫介绍:墓中形制特别的匏壶,在宁绍和杭嘉湖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墓葬和遗址中未曾有过出土,其他许多考证也表明,塘山大墓的墓葬形制与出土器物完全符合东瓯国应有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