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落实“五个确保”
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
· 汛期,务必当心地质灾害
· 村村通上“小康路”
· 吃上“营养餐”后,杨梅变甜了
· 种菇无需搭大棚
· 遂昌乡镇食堂告别“柴火灶”
· 残疾人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 农村清洁“外包”给环卫公司
· 丝瓜爬“墙” 产量增加
· 义务为老人小孩理发12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村村通上“小康路”
全省通村公路建设惠及3000万农民
  本报杭州5月5日讯 (记者 金涛 通讯员 康信茂) 今年的“五一”假期虽只有3天,衢州杨坞村农民罗文伟仍赚了个盆满钵满。节日期间,他经营的农家乐挤满了一拨拨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罗文伟说,今年生意这么火爆,翻修一新的通村公路帮了大忙。

  昔日一个海拔1100多米、山路崎岖、游客足迹罕至的村庄,如今成了游客纷至沓来的农家乐“胜地”。仅“五一”节期间,杨坞村农家乐就吸引了6万余名游客,直接营业收入260万元,带动全乡农特产品销售额达100余万元,使全村人均增收3500多元。

  公路通了,城乡近了;脑筋活了,门路广了;收入多了,面貌变了。杨坞村仅仅是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实施“乡村康庄工程”的一个变化缩影。随着一条条通村公路的建成、通车,全省农民昔日的憧憬正在成为一幕幕真实的生活场景:家人生急病了,拨通120,救护车直接开到了村里;农家子弟坐上中巴车上下学,免去了远距离跋涉的辛劳;山门一经打开,流入农村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人才、观念……

  通村公路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出行方便了,钱包鼓起来了,它还是一条联结乡风文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纽带。道路条件改善之后,改水、改电、改房、改厕、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有了依托的基础条件,促进了“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带动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据统计,“乡村康庄工程”实施后,农民群众到县城的出行时间减少了53.6%,到乡镇集贸市场的时间减少了59.2%,到医院的时间减少了57%。此外,通村公路还成了传播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有效载体,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创造了便利的交通基础条件。

  桐庐县凤联乡瑶溪村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山谷中,离县城有70多公里。以前因为没有通公路,不仅闭塞,而且村里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自通村公路通进村后,村容变绿、变亮、变靓了,瑶溪村还被评为省级卫生村。

  农村公路建设已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来自省交通厅的统计数据表明,5年来,全省共完成“乡村康庄工程”6.58万公里(路基路面)建设改造,大大超过过去53年的总和。公路通乡率达到100%,公路通行政村率达到97.43%,全省3000多万农民由此走上了沥青路和水泥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村村通上“小康路” 2008-5-6 90645FF3F1D4CB2D48257440005277FD[A1-金涛≈A5-康信茂≈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