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录取名单的陆续公布,这几天,在浙江大学校园网上,“求是强鹰计划”一直是热帖的主题词。
“听说身边的同学入选了,恭喜加羡慕啊。”“这次活动很精彩,大家要珍惜。”
读到这样的帖子,浙大团委副书记阮俊华十分欣慰。他对“强鹰”的解读是,优秀大学生应该拥有两只坚强有力的翅膀:突出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
两只翅膀是否“对称”,同样是老总们收徒的衡量标准。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德意控股”董事长高德康认为,为知识而知识的学习方式最多只能“知道”,而创新创业更多需要的是具体的“思考”——要在实践中研究事物背后的原理,要在短时间内,对纷繁复杂的事件做出自己简单而正确的判断。
石磊则在面试现场给考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次,他招了一个能干的年轻人,许诺对方在基层干满3年就给他副厂长的职务。结果两个月后,这个年轻人就“不见踪影”了。
“师傅”们选徒时的一个共性是,对于“学徒候选人”的专业背景并不看重,而能否吃苦耐劳、是否有决心深入一线,则是“选徒”的关键要素。
“要带你们跑一回马,打一次高尔夫。”浙江九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春雷的这句话,让入选的学生们欢呼雀跃。
但是,“你们首先得到车间里实习一阵,当好一线工人。”
俞春雷说,他要告诉徒弟们,自己并不是成功人士。因为,创业的成功,只是阶段性的成绩,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既要当好一线工人,又要熟悉高尔夫礼仪、马术礼仪——“导师”们希望大学生能够理解,创业并不是一夜暴富那么简单。透过浮华和喧嚣,“务实而清醒的人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