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微软宣布
放弃收购雅虎
· 大众浴室路在何方
· “李鬼手机”泛滥
市场真假莫辨
· 饭店收取“消毒碗筷
费”涉嫌强制消费
· 一场雨
凉爽了
· 沈阳把桶装水
纳入电子监管
· 奥运旗帜面料德清造
· 网上缴养路费
为何应者寥寥
· 栽桑养蚕也要学会“抄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前两年蚕茧价格大起大落,蚕农积极性受到打击。
今年怎么办?专家提醒蚕农不妨学学股民——

栽桑养蚕也要学会“抄底”
本报记者 嵇哲
  养蚕?还是不养蚕?春蚕生产开始了,湖州市练市镇新华村农妇邵宝娥还是举棋不定。3年多来,忽上忽下的蚕茧收购价格让这位养了一辈子蚕的老蚕农连呼看不懂。

  暴涨之后是暴跌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蚕茧行业有一个所谓的“三年规律”,即茧丝价格每三五年左右就出现一次波峰或者波谷。在邵宝娥眼中,就是养蚕收入有两年高了,接下来几年就会低落;低落了几年,又会再过上几年好日子。总之,明年行情怎么样,看看前几年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

  但这个连普通农妇都知道的“规律”近两年突然“失灵”了。2005年开始,茧丝价格走出持续多年的低迷行情后突然“发飙”:白厂丝价格从2004年初的每吨17万元猛涨到2005年3月上旬的34万元。但高位运行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开始一泻千里。经历了2007年的低迷行情,目前国内白厂丝现货价格在18万元左右,又恢复到2004年的水平。

  经历了短暂而突兀的波峰,茧丝价格似乎再次进入波谷。据省农业厅经作局统计,2007年蚕茧生产效益严重下滑。全省全年平均茧价跌至920元/50公斤,而2005年和2006年的价格分别是1067元和1346元;养蚕户均收入从2006年的4000元降到2585元。据海宁市农经局对9个乡镇35户养蚕户的调查,按每工劳力40元报酬计算,平均每养一张蚕种亏损54.30元,每亩桑园亏损165.8元。

  暴涨暴跌为哪般

  造成茧价暴跌的直接原因,主要与近几年丝绸行情大起大落有关。2006年,茧价创历史新高,最高价达2000元/担,丝价也攀升至36万元/吨。茧丝价格非理性上涨抑制了丝绸的出口和消费,导致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内茧丝价格下滑,最终影响到蚕农收益。

  低迷的茧价行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蚕农的种桑养蚕积极性。记者从省农业厅经作局了解到,从目前冬春桑园改造进度看,今年计划面积为8.4万亩,而去年达12万亩。反映在蚕种预订上,2008年春蚕订种量不到90万张,2007年则达到102万张。特别是嘉兴、湖州等老蚕区减幅更大,如桐乡市已完成2008年春蚕订种任务,总量比上年减少15%。

  针对蚕桑生产这一现状,省农业厅经作局副局长、首席蚕桑专家吴海平分析,最近两年蚕茧价格的大起大落属于非理性的震荡,养蚕效益跌入低谷只是暂时现象。从全国蚕桑生产形势看,江浙等沿海省份老产区产量稳中有降,广西、云南等近年新发展起来的蚕茧产区产量并不稳定,去年由于气候等原因,全国除春茧增产,夏秋茧普遍减产,导致目前市场上高品位茧丝紧缺,加工企业原料并不宽裕。从价格走势看,去年丝价维持在每吨16.5万元至21万元的低位,现在几乎没有下滑空间。可以说茧丝绸市场从现在开始慢慢进入复苏阶段。

  现在“抄底”正当时

  吴海平提醒广大蚕农,在蚕茧行情低迷时要理性对待,不能轻易动摇养蚕积极性。

  相对其他蚕茧产区而言,我省的蚕茧后加工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全省每年8万吨左右的蚕茧产量仅能满足企业50%左右的“胃口”。因此,蚕农不用愁“卖茧难”,增效的出路在于生产“优质茧”。去年行情如此低迷,淳安、缙云等地的优质茧均价仍达到1050元/担,比全省均价高100多元。因此,趁着蚕茧行情处于低位,广大蚕农要抓紧桑地的培肥管理,走高起点、规模化、生产优质茧的道路,争取今年打一场翻身仗。

  像邵宝娥这样“看去年行情,种今年庄稼”的做法,几乎是农民的普遍选择。表面看是市场价格因素在指导农民生产,实际上农民仍处在滞后盲从状态,好比是“昨天下雨,今天打伞”,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往往需要一年半载,庄稼长成了,市场也变了,增收的愿望往往落空。这一做法还导致不少农畜产品的种养面积、产量、价格走进了一个周期波动的“怪圈”。蚕茧行业所谓的“三年规律”,正是这种做法在推波助澜。

  吴海平说,在市场经济这只“无形之手”的操控下,农民不仅要看着市场种庄稼,更要看懂市场种庄稼。无论是蚕茧、猪肉还是炒股票,道理都是相通的,在行情上涨时不要轻易“追涨”;在市场行情低迷时更要保持理性,学会“抄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栽桑养蚕也要学会“抄底” 本报记者 嵇哲 2008-5-5 48256F32002924A64825742C00195B9E[A1-嵇哲≈B1-刘元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