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百天
誓师动员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 挥洒创业激情 迸发创新才智
· 从“留级学徒”到工人教练员
· “群众满意是我快乐工作的源泉”
· 新闻记者、民间歌手
与杭钢工人共迎“五一”
· 让百姓工作生活更安全更放心
· 我省首家村镇银行落户长兴
· 生活因桥更精彩
· 周国辉任舟山市代市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留级学徒”到工人教练员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潘佩霞
本报记者 毛传来 镇海区报道组 朱聪

  宁波弘生毯业有限公司车间里,织布机轰鸣着,5000根细纱从织布机一端源源不断地输入,另一端则是织就花纹的毛坯布慢慢地成型。旁边纺织女工来回穿梭,娴熟地续好断线的结头,处理断纱或漏纱。潘佩霞就是其中的一个。

  刚进纺织厂的学徒期,因为技术达不到要求被勒令“留级”,延期3个月上岗;两年后,一跃成为厂里1000多名工人中最高技术水准的工人,接着又成为轮班长、教练员。潘佩霞用16年时间完成了从“留级学徒”到宁波市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飞跃。

  1992年4月,镇海棉纺织厂(弘生毯业有限公司)到宁海招工人,潘佩霞被招进了厂里。进厂后,潘佩霞被分到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的挡车工岗位,需要先经历3个月的学徒期,测评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

  新鲜感和兴奋劲还没过去,潘佩霞就遇到进厂后的第一个挫折。挡车工的基本功之一是线头打结,要求每个线头的长度低于0.8厘米,每分钟要求达到24个以上。结果3个月学徒期后,潘佩霞测评不合格。作为那批工人中唯一的“留级生”,她又要经历3个月的学徒期,车间的师傅们谁都不愿意带她。

  这次“留级”没有打垮潘佩霞。她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回到宿舍后继续“补习”。正是大热天,练习打结练得满身大汗不说,还把手指磨出了血丝。十指连心,潘佩霞忍住剧痛,不分白天黑夜地重复着这个枯燥的动作。第二个学徒期结束时,她终于达到挡车工的技术标准,顺利走上岗位。

  潘佩霞不敢放松。纺织厂的工作是每天“三班倒”,每次下班时间一到,其他工友都只想趴在家里的床上休息,而潘佩霞却经常留在工厂里“偷师学艺”:观察厂里手艺最好的老师傅如何工作。如果遇见自己琢磨不透的问题,潘佩霞就会上前刨根问底,有时候问得连老师傅都不耐烦起来。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有心人,天不负。工作第二年,潘佩霞就成为厂里的“操作新苗”;第三年,在全厂操作运动会上,她获得“操作能手”称号,她创造的每分钟打36个合格结头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2003年,潘佩霞被任命为教练员,负责培训新员工和车间现场文明管理工作。当过“留级学徒”的潘佩霞,对新员工学技术面临的困难感同身受,总是能够用最大的耐心教导每一名新员工。

  如今已经是厂里“顶梁柱”的河南籍工人小贾一提起潘佩霞就感动得难以言表。3年前,小贾成为一名新工人。文化程度低、没有学过什么技术、听不懂当地方言……接踵而来的各种困难让小贾越来越自卑。在厂里,大家都觉得小贾反应太慢,“人太笨”,根本无法跟上学徒班的学习进度。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小贾没希望时,在小贾身上看到当年自己影子的潘佩霞没有放弃:“如果说‘笨’的话,当年我比你还‘笨’呢,你看现在谁还敢说我笨!”简单的几句话,激发了小贾的信心。为了提高小贾的技术,潘佩霞从工厂抱来一堆出现各种问题而废弃的布料,向小贾细细讲解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半个月后,小贾逐步跟上学徒班的进度,渐渐地成了技术骨干。

  不善言辞的潘佩霞总是觉得自己非常普通,“只是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然而人生的精彩或许就孕育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普通工作中。这名普通的纺织女工,以青春为经,勤奋做纬,织就了最美丽的人生华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从“留级学徒”到工人教练员 2008-5-1 48256F32002924A64825743B002DB99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