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杭州湾跨海大桥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这一天,让我们铭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这一天,让我们铭记
本报记者 杜大强
  (一)

  这一天,圆梦杭州湾。

  10年筹备、5年施工,长虹卧波,天堑变通途,多年梦想终成真。

  遥想当年,烟波浩淼的杭州湾,浪高潮大风急,隔断多少渴望的目光,也折断了梦想的翅膀。

  上世纪80年代,有识之士萌发打通杭州湾海上通道的宏愿。

  15年前,宁波市人代会上,一份建设杭州湾大通道的议案又一次点亮梦想。

  新世纪钟声敲响,激励更多的热心人上下同心,奔走、呐喊,期盼大桥梦圆。

  600多位专家、历时9年、70多个专题研究,共同绘制“世界第一跨海大桥”的宏伟设想。

  2002年4月,杭州湾大桥终于正式批准立项。

  2003年6月,沉睡亿万年的杭州湾海底,打下了第一根钢管桩,也把彩虹梦的种子,植入两岸百姓的心中。

  (二)

  这一天,豪情杭州湾。

  “滔天浊浪挑空去,翻江倒海山为摧”。

  孕育钱江潮奇观的杭州湾,见证着一个个奇迹的诞生。

  36公里的长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施工环境,这无疑是一场高难度的障碍跑。

  这些障碍曾让世界著名建桥公司望而却步,这些障碍挑战中国人的勇气、信心,还有智慧、能力。

  创新跨越天堑,建设者毅然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坎坷的创新之路。

  爬上一道道坎,翻过一道道梁。

  660多个桥墩,1800多个日日夜夜,建设者在惊涛骇浪中克难攻坚。

  当大桥一米米地向前延伸,一个个奇迹也在建设者手中诞生。

  148项专题研究、250多项技术革新、9大核心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成果、6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串串枯燥的数字背后,刻记下建设者一个个创新的艰辛足迹,也铸就了中国人自主创新的丰碑。

  (三)

  这一天,愿景杭州湾。

  如今,当面对这件宛如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当驱车在它S型优美的曲线上,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速度和便捷。

  外滩的夜色、南京路的繁华、浦东的活力……

  天一阁的厚重、四明山的宁静、石浦渔港的美味……

  大桥,改变了百姓的生活,更改变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走向。

  交通一体、产业对接、区域竞合……

  人流、物流、信息流……

  “大桥经济”在发酵、升华。

  长三角又一次引起全中国、全世界的注目。

  大桥,连接梦想,连接未来——

  眼光更高远,胸怀更宽广,融入更紧密,接轨更快速。

  伫立大桥边,让憧憬像风,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杭州湾跨海大桥特别报道 00003 这一天,让我们铭记 本报记者 杜大强 2008-5-1 48256F32002924A64825743B002AF76A[A1-杜大强≈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