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特刊
3  4  
PDF 版
· 人类的盛会 文明的盛举
· 守护奥林匹克精神
· 匈牙利奥运代表团誓师大会
· 越南胡志明市举行庆典迎奥运圣火
· 比利时迎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类的盛会 文明的盛举
——写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和奥运圣火国外传递结束之际

新华社记者 苏会志 树文 汪涌
  一个是孕育于古希腊的西方文明,一个是传承五千年的东方文明。100天后,当奥运主火炬在北京点燃时,是两大文明的天际相汇。奥林匹克文明将因吸纳中华文明、东方文明而具有更厚重的文化沉淀,而现代中国则因相拥奥运圣火而具有更浓烈的开放特征,显示了一种源于自信而希望被世界文明所了解、所接受的诚意和底蕴。

  北京、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一次人类的盛会,也是一次文明的盛举!全球文明将因中华文明的注入而变得光鲜如新、生机勃勃。中国人民是北京奥运会的缔造者和受益者,世界人民同样也是北京奥运会的缔造者和受益者。

  100天后,在中西设计师共同设计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内,将上演体现“和谐”理念、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主题的开幕式,全球20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同享一场文明的盛筵。这里,没有对抗和敌意,只有交流和竞争,各种文化“手拉手”,分享“团结、友谊、进步”,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和为贵

  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遭到了少数人的干扰。其间有“藏独”分子的干扰和破坏,也有一些西方人士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正如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前不久表述的那样: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

  “大国办奥运,一定会出现政治争议,这是难以避免的。”美国奥委会主席、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斯以当年的亲身经历得出这样的结论。有学者对此用中国的成语“树大招风”、“瑕不掩瑜”、“好事多磨”来注解。

  由于历史传统、宗教习俗、生活方式等的差异,会产生“文明的冲突”,这是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名著中所表达的见解。尽管有了“地球村”的概念,但各种文明之间并没有完全相互了解和尊重,文化上的见仁见智也造成秩序上的不平衡。恰恰是因为存在这种“文明的冲突”,人类才更需要有一柄利器,来打破误解的坚冰,实现文明的交融。而奥林匹克理想和奥运会正是这样一柄利器。

  历经百年多的磨砺,奥林匹克理想和奥运会超越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种族肤色和文化差异,构筑了“和平、团结、友谊、进步、和谐”的普世价值观,五环旗由此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旗帜。世界上没有哪一项盛事,能像奥运会那样使全人类在同一片蓝天、同一面旗帜、同一簇圣火、同一种规则下肩并肩、手拉手,为胜利而拼搏,为友谊而竞争。奥运会正是为了化解政治纷争应运而生,如果再把政治绑到奥运会上,不仅背离了奥林匹克的宗旨,也使其丧失了“化干戈为玉帛”的独特功效。

  奥运会被各种因素多次干扰过,却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奥运会诞生于西方,其承办权一度是欧美国家的专利。但随着奥林匹克文明的全球辐射,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亚洲的日本、韩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拉丁美洲的墨西哥。我们也相信,随着南非世界杯的举办,不久的将来,非洲也终将迎来自己承办的奥运会,从而实现奥运圣火遍燃五大洲的人类梦想。奥林匹克理想,不再是一种地域文明,而是一种全球文明、普世文明。

  合则利

  奥林匹克是一种文明,是吸收人类各种文明精华的结晶。奥林匹克是一种文化,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适应性和兼容性。

  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法国人顾拜旦呼吁创立了现代奥运会。

  1908年伦敦奥运会出现了脍炙人口的名言:“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主办这届奥运会的英国奥林匹克理事会由国际奥委会的英国委员和英国各单项体育协会的代表组成。这种人员结构,为其他奥委会的构成提供了范例,确定了奥林匹克组织体系的基本框架。

  12年后出现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思想的重要延伸,它与“重在参与”的精神相辅相成,鼓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

  之后,冬季奥运会诞生,女子项目登堂入室,奥林匹克五环旗出现,开幕式上放飞和平鸽和进行运动员宣誓,圣火传递问世……现代奥运会的构架日趋丰满和规范。

  北京奥运会诞生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这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雅典奥运会火炬接力项目负责人戴恩·佩奇就认为,这一主题没有单独强调中国,而是表现了世界融合的概念。

  每一届奥运会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些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科技,各种文明成果不断被奥运会所接纳,并由此走出主办国国门,走向世界。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好契机。中国的民族音乐、戏曲、饮食、建筑、绘画……将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给世人。

  纳百川

  每一届奥运会上,东道主的文明都是举世瞩目的焦点。北京奥运会,又将展示一种什么样的中华文明?

  中国要平稳融合进世界,仅有一颗真诚的心是不够的。北京将展示的,是一个开放的中华文明,以一种成熟理性的态度来面对世界,勇敢地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来迎接奥运,从而展示一个复兴的中华文明。

  “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回忆说,这座伟大建筑的诞生过程,其实就是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碰撞的过程。一开始与两位瑞士设计大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合作,双方免不了有很多分歧与争论。“关于形状,一些西方人觉得很好的想法,拿到中国可能就会引起另外的联想。”

  中国和澳大利亚设计师共同设计的方形的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与圆形的“鸟巢”并肩,将中国文化中“天圆地方”的哲学理念完美地融入其中。

  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评选中有不少外国评委。他们挑选作品时,最青睐含有古色古香中国元素的作品,而中国评委则喜欢加入不少现代化的元素。双方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激烈的讨论。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激烈碰撞中,以中国印章为设计元素,酷似中国文字“京”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高票获得评委的认可。

  类似的场景还有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设计、服装、吉祥物、宣传品、“祥云”火炬、“金镶玉”奖牌……奥林匹克的殿堂里,刮起了一阵阵和煦的“东”风。我们积极地参与到世界中去,并大胆地留下自己的印记。

  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就是这样一幕幕各种文明相互交融、冲撞、再交融的历史。

  中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和真诚心态看奥运、办奥运。我们在寻求让世界适应和接纳我们的同时,自己首先适应和接纳世界。在举办奥运过程中,一旦“国际惯例”和“中国特色”发生碰撞甚至冲突,我们毅然选择服从前者,而不是“强行推销中国文化”。这需要真诚、气度、胆识和勇气。

  遗憾的是西方少数政界人士和媒体在奥运火炬境外传递中表现出令人吃惊的“无知和偏见”,他们根本不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北京、中国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所显示的诚意、胆识和实效。

  文明的交融需要彼此抛弃成见,多倾听,多感受,然后再下结论。

  中国举办奥运会,是古老而年轻的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文明、展现自我的舞台,是消除偏见、增进理解的舞台。

  无论来自何方,何种肤色,何种宗教信仰,说何种语言,属何种意识形态,只要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只要遵守奥林匹克宪章,都会受到欢迎。

  北京欢迎你!这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百天的主题词,是当代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最真诚的邀请词,更是二十一世纪初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最佳解说词。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特刊 00008 人类的盛会 文明的盛举 新华社记者 苏会志 树文 汪涌 2008-5-1 D1DFA0F754CD428D4825743B004F774F[A0-新华社记者≈B1-章新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