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资讯
3  4  
PDF 版
· 大桥“架”出
嘉兴发展新天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4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桥“架”出
嘉兴发展新天地

  这是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她在波涛滚滚的杭州湾,划出了一道令世人瞩目的长虹。

  这道波澜壮阔的长虹,对于腾飞中的嘉兴来说,意义非凡。

  这,就是杭州湾跨海大桥。

  大桥“架”出

  嘉兴发展新天地

  嘉兴名片

  江南文化发源地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长三角区位中心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发展概况]嘉兴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6万人,下辖南湖、秀洲两个区,平湖、海宁、桐乡三个市和嘉善、海盐两个县。

  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85.2亿元,增长14.4%,按当年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63元,分别增长12.9%和13.5%。嘉兴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列浙江省前列,市和所辖五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行列,全部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县城)、省级教育强县(市)称号。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随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即将于5月1日全线通车,嘉兴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将形成“一小时交通圈”,嘉兴也一跃成为这四座重要城市交汇的中心枢纽,嘉兴在长江三角洲中心的区位优势更加显现!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跨越杭州湾海域,止于宁波市慈溪,全长36公里。犹如“长虹卧波”,大桥朝夕感受着杭州湾快速发展的澎湃浪潮。

  对于大桥北岸的嘉兴市而言,这座大桥的意义远远超越交通区位的进一步改善,它将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在嘉兴加速汇集,极大地增添了嘉兴的发展优势,为嘉兴乃至浙江接轨上海、扩大开放带来了新机遇,为嘉兴谋求更好更快发展抒写了新篇章。

  跃升长三角交通枢纽

  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前,上海市民李先生有幸乘车经大桥到宁波。“从上海到嘉兴一个小时,嘉兴到宁波仅需一个半小时。上海到宁波的陆上距离缩短了120公里,车程缩短了一个多小时,比以前便捷多了。”快捷的交通以及从大桥观看杭州湾的新鲜感令他十分感慨。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概算总投资约118亿元。大桥于2003年11月开工建设,2007年6月贯通,2008年5月通车。

  嘉兴位于长三角的中心,杭州湾跨海大桥令嘉兴的交通中枢地位更为突出。大桥通车后,大桥与杭浦、乍嘉苏和大桥北岸连接线这3条高速公路实现互连互通,嘉兴与长三角的重要城市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形成“一小时交通圈”。这进一步完善了嘉兴对内对外交通网络,提升交通区位优势,使嘉兴成为长三角“8”字型交通主干网络的核心,更加奠定了嘉兴长三角交通枢纽地位,对嘉兴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今年1月28日,杭浦、杭州湾大桥北岸连接线、申嘉湖高速公路同时建成通车,使嘉兴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37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6公里,位居长三角同等地市级城市之首。随着大桥的通车,嘉兴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对长三角地区之间加强信息交流、扩大市场也起到促进作用,长三角城市“规划共绘、通道共建、功能互补、利益共享”的格局将进一步形成。

  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令嘉兴与浙东及浙东南的交往更为密切。大桥,是嘉兴、宁波两市共同发展的“友谊桥”,既是一座沟通两市交通网络的“有形之桥”,也是一座增进和密切两市合作与交流的“无形之桥”。过去,由于杭州湾的阻隔,宁波的陆上对外交通一直不便,嘉兴与宁波等浙东及浙东南地区的交往较少。大桥通车后,嘉兴周边城市和浙东、浙南城市通过嘉兴接受上海的辐射,降低了地区间交流的成本,为充分发挥不同城市间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协作,实现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在浙江省接轨上海、长三角的过程中,嘉兴将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更好地发挥桥头堡和中转站的作用。

  大桥“点亮”嘉兴旅游

  如今到嘉兴,交通更便捷,可旅游的内容也更多了,既有古镇、水乡等“拳头”旅游产品,又有大桥以及杭州湾旅游黄金线等“新锐”,为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市民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游玩内容。

  “妈妈,那两根柱子直冲云霄,真像是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日前,从苏州特意过来参观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小学生陈一帆,指着大桥桥柱高兴地叫个不停。在大桥开建后,旅游就先热起来了,几乎每天都有100多辆大巴满载游客前来。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今,大桥已吸引了全国各地200多万名游客慕名前来观光,大家兴奋地看大桥,快乐地游嘉兴。

  气势恢弘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老百姓观光旅游的胜地。大桥观光已成为嘉兴旅游的一大新亮点,吸引了一批批的中外游客。

  大桥通车,带动了嘉兴旅游开始向南拓展,使嘉兴旅游由“三面放射”变成“四面放射”的格局,旅游中心地位大大增强。以前嘉兴“一日游”产品主要目的地是苏南、上海和杭州,今后,嘉兴和宁波可以互为“一日游”目的地,两地的“两日游”产品也会有更多内容。嘉兴向南拓展旅游市场,从宁波、舟山等浙东南地区来嘉兴的游客一定会大幅增加。

  大桥,给嘉兴旅游业带来了新机遇,为嘉兴与浙东南旅游市场的互动带来了新契机,嘉兴至宁波旅游专线也将开通。3月27日,在宁波旅游上海推介会上,嘉兴市旅游局和宁波市旅游局签订两市旅游合作协议,在信息沟通、共拓市场等六大方面达成共识。两市旅游部门将整合两地旅游资源,精心设计组合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中心的区域旅游产品,共同开发旅游市场,杭州湾旅游黄金线呼之欲出。嘉兴潮、湖、河、海、古镇等江南水乡旅游资源与宁波的山海风光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将实现“优势互补”。嘉兴至宁波旅游专线开通后,为两地旅游互动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市场,促进嘉兴旅游再上新台阶。

  旅游经济的发展,必将成为大桥通车后的“首发效应”,进而拉动嘉兴三产服务业的发展。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嘉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环境优美。嘉兴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境内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江南水乡古镇”嘉善西塘和桐乡乌镇,以及海盐南北湖、平湖九龙山等一批著名景点,构成了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另外,嘉兴各地的一大批“农家乐”,也特别受到沪杭等地游客的欢迎。

  嘉兴旅游魅力四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嘉兴旅游业快速发展,去年接待游客1911.5万人次,增长16%,旅游总收入162亿元,增长20.1%。而且,嘉兴入境游连续4年在全省保持前3名。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今年,嘉兴接待游客人次将有望突破2200万人次。

  迈入大桥经济时代

  因为有了杭州湾跨海大桥,海盐、嘉兴港区乃至整个嘉兴市成为投资商的首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在嘉兴加速集聚。

  大宗物资市场抢占大桥北岸“宝地”,占地300余亩的杭州湾钢贸城、全球最大紧固件博览采购中心海盐国际紧固件五金城、总投资12亿余元的国际电气城等大市场纷纷开建。坐落在嘉兴港区的杭州湾钢贸城一期即将试营业,目前已吸引上海的300多家实力企业“抢滩”入驻,这些企业看中了大桥北岸的区位交通和物流成本优势,并表示要把钢材卖到大桥对面的宁波等地。规划到2010年,杭州湾钢贸城将引进1000家企业,年交易额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型市场带动了运输仓储、宾馆餐饮等相关产业链“几何式”滚动发展,成为嘉兴滨海发展的强劲动力。

  宁波和浙南企业纷纷挺进嘉兴,投资兴业。2007年5月,亚特电器集团把总部从宁波迁至嘉兴,目前总投资1亿多元,今年可创产值6.5亿元。“海富通”刚刚落户,“远大控股”开始注册,“天地置业”紧随而至……这些投资均超2000万元的项目,像一股股大潮澎湃而至嘉兴,他们看中的就是嘉兴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作用。

  大桥的建设和通车,令大桥北岸的土地快速升值,也有利于嘉兴大量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可开发为自然生态公园,可以改变滨海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大量的滩涂,也增加了嘉兴可利用的土地,可承接更多的企业投资嘉兴。

  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嘉兴开放成果越来越大。近年来,嘉兴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34.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62亿美元,分别增长35%和36%;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11个,富士康集团华东生产基地落户嘉善。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160.62亿美元,增长26.9%,其中出口116.74亿美元,增长27.2%。

  嘉兴人民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来嘉兴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在这片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土地上,您将亲自感受和了解嘉兴辉煌的昨天、富有生机的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明天!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8 大桥“架”出
嘉兴发展新天地
2008-4-30 浙江日报000082008-04-3000013;浙江日报000082008-04-3000014;浙江日报000082008-04-3000011;浙江日报000082008-04-3000012;浙江日报000082008-04-30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