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资讯
3  4  
PDF 版
·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 光荣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4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杭州市下城区率先在全省走出都市经济发展新路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杭州市下城区率先在全省走出都市经济发展新路径

  下城区今后要走出都市经济科学发展的路径,就必须突出“构筑新格局,实现新腾飞”,通过建设“商贸、金融、会展、文化”四个中心,按照“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加快构筑“两核三圈两带”区域功能布局,既做大做强做精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增强南部区域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又把北部新天地“一核”、和平会展商圈、城北体育公园生态休闲圈、石桥商贸物流经济圈“三圈”打造成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和都市工业示范区;通过运河商务休闲景观带和南北商贸商务景观带这“两带”实现统筹南北发展、联动互促,在创业创新中积极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努力把下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和“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

  下城区作为杭州市的中心城区,一定要牢牢把握机遇,在思想上先行一步,掌握主动,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上发挥示范作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为全市、全省作表率,特别是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当好龙头,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中共下城区委书记 赵 敏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项永丹

  “南精北快”新格局 “又好又快”新腾飞

  ——下城都市经济发展的喜人成就

  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抢抓机遇。在历届党委、政府决策者和全体干部群众的拼搏之下,下城的都市经济发展无论数量、质量和速度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浙江都市经济领域内的“下城现象”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2007年是下城都市经济发展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下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67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财政总收入47.63亿元,同比增长18.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43亿元,同比增长17.56%。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都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这一年,下城区累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0.32亿元,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了77%。下城区作为杭州乃至全省商贸中心的优势不断巩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79亿元,同比增长17.42%。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快速发展,入驻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11家,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总部企业达到9家,税收超5000万元的楼宇达到13幢,其中超亿元楼宇6幢。

  尽管面临新的宏观经济调控形势,今年一季度下城区都市经济各项指标依然创出“开门红”。全区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38%;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85.1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财政总收入28.99亿元,增长16.21%,总量居全省各县(市)、区第3位。作为现代都市经济重要指标的第三产业比重,由上年年末的77%提高到86.29%。

  从“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新跨越,把下城打造成杭州乃至浙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引领区——这是下城的决策者在新时期审时度势之后精心谋划的深远之举。

  寸土寸金的下城,自古是杭州的黄金宝地,服务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三产业基础雄厚,金融机构健全,人流集中,文化氛围好。下城区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区位优势,配合杭州市主城区“退二进三”的产业调整目标,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广场经济”等有着浓郁都市特色的经济模式,以武林广场为核心的商贸中心、以庆春路和延安路(下城段)为核心的金融中心、以和平广场为核心的会展中心、以运河两岸文化资源集聚区为核心的文化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如今,商贸流通业、金融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物业地产业、大文化产业、会展旅游业、信息软件业、社区服务业、市场物流业,已经成为下城区现代都市经济的优势行业。

  下城区的现代服务业还大胆走出去,瞄准港澳台,融入长三角,重点吸引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各类高能级总部。2007年,香港贸发局杭州办事处落户下城,下城区在香港共签下14个项目,杭州武林中央商圈引来3.3亿美元的港资。这是下城区有史以来在港招商规模最大、金额最高的一次。下城都市经济“走出去”战略,赢得了引人注目的“开门红”!、

  目前下城区已经集聚了香港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金融机构,美联物业、戴德梁行、中联物业等不动产中介机构。而恒隆、百盛、太古、崇光百货等零售业巨头,世茂、信和、新鸿基、和记黄埔等地产巨子,也都对落户下城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已着手开展考察、访问等活动。

  在这些令人眩目的成绩面前,下城区的决策者没有固步自封。

  新年伊始,一项雄心勃勃、振奋人心、让人热血沸腾的“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隆重推出:“做精南部”、“加快北部”、打造“四个中心”,加快构筑“两核三圈两带”的区块功能布局,形成“南有CBD,北有新天地”的发展新格局……一系列“组合拳”让下城的都市经济发展格局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共下城区委书记赵敏说,实施“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是下城走出发展平台期、打造区域增长极的必然选择,是下城争创经济发展新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下城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改善发展环境的必然选择,是下城构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的必然选择。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都市经济,已经成为下城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新资源和新增长点。下城区的决策者告诉我们:到2010年,下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90%,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比重力争达到90%,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例力争达到90%,使下城成为“购物天堂”和引领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区是关键。

  中心城区积淀着城市发展的历史、人文因素,融合着城市昨天、今天的多元性格,是城市的“根”与“魂”,始终担当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职责。

  天堂福地,品质下城。作为浙江省会城市杭州的“首善之区”,下城探索出一条都市经济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如今的下城,商务兴旺,人气鼎盛,万商云集;如今的下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聚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且看,下城南部,繁华武林,钻石之地。商贸大厦林立的武林商圈,庆春路的金融一条街,正在建设中的集大型综合商场、写字楼、五星级大酒店为一体的杭州嘉里中心……漫步杭州武林CBD,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让你无限憧憬。

  且看,下城北部,“创业创新新天地”横空出世。这里有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商务“百家争鸣”的城北产业集群,这里有杭州最大的集体育、娱乐、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城北体育公园生态休闲圈……一块块经济热土让你无限向往。

  在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指引下,下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都市经济科学发展的路径,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中心城区特有的先发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商贸、金融、会展、文化等现代都市经济领域一马当先,成功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营造环境 悉心服务

  ——下城都市经济发展的新理念

  这段时间的下城,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

  一是下城区的四套班子领导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下基层,进车间,赴工地,一边询问企业和单位在发展中碰到的问题、难题和新课题,一边上门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态度热情,想法周到。这是下城区领导干部一年一度的“企业服务月”场景,目的是了解实情、真诚服务、排忧解难、推进项目。

  二是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纷纷进驻下城发展创业。如注册资金1亿元的北京“金迪期货”、注册资金2亿元的绍兴浙江金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浙江省分行、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等,同时签约入驻的还有省内外10多家投资公司。

  前者是政府部门悉心服务企业发展的动人场面,后者是“梧桐引来凤凰栖”的喜人效果。而这背后,更是作为杭州一个创举、一个品牌的下城区“为企业服务月”和“为辖区单位服务月”活动的多年积累。

  “双服务月”活动至今已开展了6年。6年间,下城区党委、政府通过走访征求到了涉及经济建设、城建城管、交通秩序、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共计1000余条,截至目前,已有90%的意见建议得到妥善解决,另有8%的意见建议通过创造条件有望得到解决。

  精心营造发展环境,悉心服务辖区企业,这是下城都市经济能引领浙江的一个重要经验。

  “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资源”,这是下城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的一个发展理念。坚持环境立区,在全区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舒适的人居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和稳定的政策环境。这为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入驻下城奠定了基础。

  今年一季度,下城区已经引进内资企业396家,注册资金22.5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30.8%;引进外资项目(含增资)9个,合同资金9173万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7.8%;到位外资5848万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1.77%。

  除了数据,还有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是: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下城。光去年一年,就有汇丰银行、联邦快递、安联大众、国泰人寿在下城落户,目前全区已有世界500强企业11家,居杭州全市首位。

  “安商稳商与招商引资同样重要”。下城区区长项永丹说,招来商、引来资后,不能忽视安商、稳商工作,要做到“招得来”,更要做到“留得住”、“养得大”。

  在下城,招商引资和安商稳商都被视作发展经济的“生命线”,事关改革开放、事关科学发展、事关生活品质、事关下城改革发展全局。全区上下倡导“重商、亲商、安商、稳商、富商”的良好风气,倡导“尊重投资者、尊重纳税人”的良好风气,用足用好省、市、区的优惠政策,切实兑现承诺、搞好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扫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真正做到让投资者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实现“你发财,我发展”企业与城区双赢局面。

  在下城,除完善的经济发展硬件环境之外,还推出了以政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软件环境建设。全区各级政府部门以构建“成本最低、政策最优、投资环境最佳”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为目标,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用足用好省、市、区的优惠政策,对大企业、大项目坚持特事特办,搞“一企一策”,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抓紧研究出台新的经济扶持政策措施,确保在政策上保持一定的优势。

  不光在服务上下功夫,下城区还突出构筑“南有CBD、北有新天地”的发展新格局,让企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登上创业创新的挥洒舞台。

  翻阅“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具有慧眼的创业者就能发现今后在下城创业的新舞台:在“两核三圈两带”区域功能布局中,“两核”是指武林CBD核心区和创新创业新天地核心区,“三圈”指和平会展商圈、城北体育公园生态休闲圈、石桥商贸物流经济圈,“两带”指运河商务休闲景观带和南北商贸商务景观带。武林CBD一核,将做大做强做精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北部新天地一核、三圈将打造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和都市工业示范区……今后下城都市经济的框架全面拉开,今后下城都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完全可以洞然于胸,而这对有志于在下城区发展的创业者而言,商机无限,空间广阔,前景无量。

  楼宇经济 金融中心

  ——下城都市经济发展的精彩亮点

  通览下城都市经济的发展形式,你会看到一大批因地制宜的成功典范,如楼宇经济、商圈模式、创业园区、特色街等等林林总总。纵观下城都市经济的重点业态,你会发现一大串精彩亮点:如商贸、金融、会展、文化四大中心各显神通。而在其间,楼宇经济和金融中心是最具下城特色的形态和领域,也是下城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

  楼宇经济,是下城都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

  这是下城决策者深思熟虑的结果。下城作为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但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发展楼宇经济,“向蓝天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增强城区的单位地均生产力,让下城“寸土寸金”。

  如今,下城的楼宇经济已经走在杭州乃至全省的前列。目前,以武林CBD为核心,在延安路、庆春路、凤起路、环城北路、体育场路沿线已经形成了一批资本密集的楼宇群,今后下城北部的创新创业新天地、和平商圈、石桥商贸物流区块也将出现这样一批相对集中、功能定位明确、布局合理的楼宇群。全区已投入使用的各类楼宇共有120余幢,建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世界500强、全国500强、民企500强在这些楼宇内落户的或者设立办事机构的有25家。税收在1000万元以上的特色楼宇有23幢,税收超亿元楼宇6幢,占杭州的四分之三。在这些楼宇群中,光2007年就新引进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内外资企业52家,新增中介服务企业438家,花旗银行杭州分行、百盛百货、世茂集团、信和置业、大润发超市、信达资产、钱塘航空实业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

  今后,下城区更是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七个一百”的楼宇经济发展目标,即以百人队伍,盯百幢楼宇,招百强企业,引百亿资金,带百亿投入,建百万平米楼宇,创百亿税收。

  为了这个目标,下城区将在“建设规模化、楼宇品牌化、工作精细化”上狠下功夫。通过建设规模化,增强集聚力、提升品位,通过新建和改造提升来扩大楼宇规模。通过楼宇品牌化,在三年内再增加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特色楼宇23幢,其中税收亿元楼宇再增加6幢。通过工作精细化,建立楼宇信息网络,建百人招商队伍盯住百幢楼宇,出台楼宇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建立“一楼一档一员”的服务体系。

  金融业,已经成为下城都市经济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走在杭州市下城区南起庆春路、北至体育场路的区域,您可以体会到一股跨国外资银行扎堆进驻的热潮,“杭州华尔街”在此呼之欲出。三井住友银行、东亚银行已经在此设立分行;日本最大的保险公司———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的杭州代表处、澳洲联邦银行拥有19.9%股权的杭州商业银行,也坐落于此。

  不光外资金融机构扎堆进驻,国内100多家金融机构亦在此“虎踞龙盘”: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浙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杭州商业银行、中信银行等,都在此设立了省市级分行或大型支行。太平洋保险、太康人寿、天安保险及天和证券、中信证券、永安期货、天马期货等金融企业在此站稳了脚跟。

  如今,下城区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多种金融业态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多元发展的格局,目前是浙江省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的城区。

  全区现有银行总部3家(杭州商业银行、浙商银行、联合银行),省市分行11家,外资银行4家(花旗、汇丰、东亚和三井住友),支行及营业部72家,证券期货26家,保险公司21家,信托公司1家,租赁公司4家,资产评估公司5家,担保公司17家,拍卖公司4家,典当行8家,资产管理公司5家。主要金融机构的数量超过杭州的50%以上。

  下城为何能成为“杭州华尔街”?让我们听听几位银行业界人士的分析。

  作为首家进驻杭州的外资银行、世界第三大商业银行——日本三井住友银行的代表古川先生告诉笔者,外资金融机构进驻一个城市,首先看重的是周边金融环境,如入驻楼宇的档次,离银监局、外汇管理局的距离,周围银行的品质、数量,“下城区尤其是庆春路这一地段,聚集了浙江八成左右的省级银行总部和近百家金融保险机构,这正是我们需要的理想的金融环境。”

  如何乘势而上,进一步把下城打造成杭州的金融中心?下城区已经做出了回答。去年,下城区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50条扶持意见,其中涉及金融服务业的就有3条,对引进金融机构总部、优质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和金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财政扶持和奖励。下城区还提出,稳步发展银行业,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扶持金融辅助产业的发展,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和层次。加强金融业发展的针对性服务,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搭建了银企、银政交流合作平台,为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服务。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4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08-4-29 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17;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18;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22;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23;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24;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25;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20;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19;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26;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27;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21;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28;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29;浙江日报000042008-04-29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