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创新一跨惊世界
· 奥运珠峰火炬展示活动火种抵达珠峰大本营
· 让城乡居民看得起病
· 北京奥运圣火首尔站传递结束
· “村嫂摄影队”留存家乡新美景
· 摸清制约发展难题 推动企业创业创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秀洲49名农村妇女端起相机“想拍就拍”
“村嫂摄影队”留存家乡新美景
  开栏的话: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今天的中国,今天的浙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正在意气风发地创造新生活。本报今起推出“百姓新事”栏目,刊登老百姓在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发生的新闻,反映人民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欢迎本报记者、各县(市、区)报道组和通讯员踊跃投稿,更欢迎各界群众写稿,报道发生在他们之中的新鲜事。来稿请发至zjyw@zjnews.com.cn,或传真至0571—85159364,也欢迎拨打0571-85310881,提供新闻线索。

  本报嘉兴4月27日电(记者 沈建波 陈培华 秀洲区报道组 吴怡之) 清晨淡淡的薄雾笼罩着十里桑园,一双粗糙的手紧握一台精致的相机,“咔嚓”一声,将浙北乡村这个早晨的风景摄入镜头。拍照人是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建林村55岁的农村妇女沈小毛,在按下快门的同时,她自己也成了嘉兴新农村的一道独特风景。

  沈小毛是建林村的普通农民,平时养蚕、种地,总是不忘随身带着一台佳能相机,见到中意的画面“想拍就拍”。说起迷上摄影的原因,沈小毛憨厚地笑了:“这两年村里搞新农村建设,完全变了样,连城里人都到村里来拍照呢,我也就动心了。”去年初,她花两千元钱买了这台数码相机。从此,村里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绿茵密林都成了她取景的对象。

  在王店镇农村,喜爱摄影的村嫂可真不少。就在上个月,她们成立了全省第一支“村嫂摄影队”,49名农村妇女“加盟”,人手一台数码相机。镇里专门请摄影师前来辅导,还组织她们到各村巡回采风。“镇报”上还开辟专栏,每周刊登她们的“得意之作”。凡有来访者提出疑问:村嫂被家务活和农活缠得团团转,哪有心思搞摄影?“村嫂摄影队”的每个队员都会笑答:“这提问太‘老派’。”

  镜头,成了村嫂们发现和追求美的“眼睛”。建林村49岁的许桂英在下班途中,看到田野上有赶鸭人走在夕阳下,她赶紧拍下了一幅《赶鸭人》,还在市里获了奖。她说:“自从爱上拍照,以前一些平常的事情,都成了镜头里的好风景。”

  为提高摄影技术并与外界交流,“村嫂摄影队”里的许多人学会了电脑操作,她们经常上网查找资料,通过QQ相互交流、分享新作,有的还不时发电子邮件向报社投稿,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她们的镜头看到农村新变化。

  在王店人看来,端着相机的村嫂与她们所拍的照片一样美丽和时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村嫂摄影队”留存家乡新美景 2008-4-28 48256F32002924A6482574380049376E;48256F32002924A6482574380048DFB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