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 宋振远 董学清)今年一季度,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再度飞涨,粮食供求吃紧、农业危机四伏,一些农产品出口国迅速转为进口国;相比之下,我国农业和农村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2007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大豆价格上涨75%,玉米价格上涨47%。今年一季度,国际粮价继续上扬。截至2月底,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几年来已上涨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83%。
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日前表示,粮价上涨是一场“无声的海啸”,正引发二战以来首次全球粮食危机,已威胁到全球2000万贫困儿童,使一亿多人陷入贫困中。这场危机使粮食计划署“面临成立45年来最大的挑战”。
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已达到30年来最低点。高粮价和高油价相互作用,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穷国面临双重打击。许多穷国的人民面临饥饿威胁,一些国家多年的脱贫成果正毁于一旦,社会动荡不安。目前一些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已开始限制粮油出口,鼓励进口,增加储备。
与国际粮食“吃紧”形成对比,粮食自给率十年保持在95%的中国显得“从容”许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份国内粮价同比上涨5.7%,2月份上涨6%。国内粮价上涨表现出温和性、结构性和可控性等特点。这显示,迄今国际粮价飞涨未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冲击。
尽管一季度我国农业形势稳定,但潜在问题仍然不少。农业部的分析显示,今后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十分不易。同时,农资价格在去年上涨基础上,今年一季度仍持续上涨,导致种粮收益减少。
记者在调研时发现,由于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放松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倾向。同时,在目前的农产品产销链条中,农民投入多、耗时长、风险大,但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少,影响了种粮积极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预计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0562万公顷,比去年有所减少。实现今年粮食增产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做出极大的努力,做好应对困难的思想和工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