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新增无障设施
残疾人逛故宫更方便
· 中轴线古建6月底前露真容
地下管线铺设仍在论证
· 此次做到了“祛病延年” 大修能“保”150年
· 故宫修缮的几个工种
· 古建“重病号”部分痊愈 两大新馆对称布局
· 故宫大修,这一次可保150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此次做到了“祛病延年” 大修能“保”150年
  “如此大规模彻底的修缮后,约150年内故宫不必再有‘大动静’。但由于中国木建筑的特性,每年的岁修、每隔十余年的重新彩绘仍是必要的。”晋宏逵表示,每年故宫用于维护古建的费用为300余万元。

  曾经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故宫和大多数古建一样只能“带病延年”,只保不塌。“如今,随着国力增强,政府对文物古迹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此次大修做到了祛病延年。”晋宏逵表示,大修保证原工艺、原形制、原材料。故宫详细记录了修缮细节,而且恢复了“拜师学艺”制,保证老工艺原汁原味。

  故宫倦勤斋以其布满室内顶棚及西墙、北墙上的图画——“通景画”闻名。2001年,作为乾隆花园中第一座被修缮的建筑,其“通景画”的修复相继展开。“通景画”修缮已开始回贴,预计今年奥运会前将进行小范围开放。

  “目前,顶棚已经全部贴完,预计奥运会前将完成所有工作,并尝试小范围开放,让部分观众先睹为快。”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说,倦勤斋保护工程是故宫博物院与美国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项目的试点。而其“通景画”是全国范围内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的内装饰“通景画”,整个斋内有70余张画,共约170平方米。

  修复“通景画”过程繁琐,要先从墙上揭画,用面团、橡皮等完成清洗,加固画面,并在画上附上一层纤维纸后,将整幅画反贴在桌子上,将原命纸揭开,修补破损画卷后,重新贴上命纸,反绷在墙上,之后拿下才能开始补画意等工序。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曹静楼说,倦勤斋的修复可以用“独一无二的室内装饰艺术”来概括。作为是乾隆为自己退位后生活精心建造的看戏场所,倦勤斋堪称紫禁城内最奢侈、最豪华的建筑之一。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倦勤斋内的许多珍品和精美装饰都已破损甚至消失。

  倦勤斋的修复毕竟不是推倒重来,工程分为修复和复制。就拿门扇上的双面绣来说,有的已经酥脆了,加以保护肯定得用传统方法修复;而有的部位的双面绣已经全都没了,要用现代的方法,重新制作新的替代品,因为倦勤斋总有一天还得让人参观。另外门扇上镶嵌的玉石也丢失了约140块,也得重新找人做。

  再比如墙壁破了、结构变形了、镶嵌脱落了、竹黄卷曲了、玉石缺损了等等,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因素和其它化学因素都导致现在倦勤斋残破不堪的面貌。

  内务府的《活计档》对倦勤斋的建造有记载,但只是对乾隆花园(包括倦勤斋在内)的工程花费多少两白银、多少块玉石等数据做了统计,具体到某样器物所用材料和工艺,并无详尽叙述。

  此次修复,故宫方面首先对倦勤斋内文物的成分和工艺进行鉴定,然后查阅历史文献,找到材料的原产地和工艺可能的出处。

  社会各界和地方有关部门也给故宫提供了很多线索。比如戏台台角下面有一圈是用斑竹装饰的。林业部提供了斑竹的详细产地,就在湖南的一小块地方。原来,斑竹确实相当名贵,属于保护植物,还不能随便砍。湖南有关方面说,如果故宫要用,得打报告请示中央,后来故宫也不敢用了,索性考虑用替代品然后画上斑纹算了。

  浙江东阳是有名的黄杨木雕刻的基地。现在有很多当地人毛遂自荐,但是故宫还得看具体作品,能不能达到乾隆时期的水平。这样的老师傅可能有,但故宫要求师傅既要有艺术感觉,又要有非常细致的手艺。

  本次大修涉及到的工艺包括:木作、瓦作、石作、扎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糊裱作。为了确保大修后的古建修旧如故,工程特别挑选全国能工巧匠,运用和六百年前明朝工匠几乎相同的手法进行操作施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此次做到了“祛病延年” 大修能“保”150年 2008-4-25 浙江日报000102008-04-25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