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当了一次高考家长
· 走过母亲河
· 海上卧龙
· 墓碑前的记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走过母亲河
□苗忠表
  【放飞梦想】

  □苗忠表

  茶山浦,一条朴实粗糙的河流。它喧嚣着奔腾而来,拐过一道道弯口,朝着西边那托着一抹夕阳的芦苇荡款款而去……

  茶山浦河平静地将新城东部的绿岛社区切成了数块错落有致的“蛋糕”。穿越东部的这截河流只有数千米长,它或笔直挺拔执着地延伸着,或精致典雅地舒展着雍雍的懒姿,宛若新城扎实的脊梁。

  茶山浦河水是清澈的,清澈得可以看见每一条悠闲的鱼儿正灵巧地摆动青春的尾鳍……小船一摇一摆划过,点点桨声,水儿轻轻荡漾,稀释出一种海岛水乡那独特的古朴典雅的魅力。

  粉墙黛瓦的老屋,错落别致地编织在茶山浦河的两岸。平静流淌的河水、吱吱呀呀的小舟、风雨萧条的老屋、支撑着人们出行的一座座石拱桥。桥的端末,一条条纤细的石板路绵延而去,合着道旁那随风飘摇微微婆娑的芦苇荡,吟唱着一首首沧桑的歌。

  小时候,我经常跟在伙伴们的屁股后面去茶山浦河洗澡。说实话,那时候的洗澡和现在的观念是悬殊的,儿时的洗澡纯粹是到河里戏耍,只要大人不拿柳条来抽打屁股,在温温的水里就能蒙头蒙脑地泡上个三天三夜。我们打水仗捉河蚌摸螺蛳,对面的那棵倒垂水中的杨柳是我们游泳比赛的终点站,只要谁预先游过了终点,他就是我们的儿童团团长,是统帅我们的头……

  那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茶山浦的河泥也带着一种清香。每当夏日,几个小伙伴总会相约偷偷地摇出小队里的那只水泥抽水船,去对岸的陈家河捕捉河蟹。我们当地有一首甚为有趣的民谣:兴德老高,困困灶前缸,猛虫咬卵汪。这首民谣告诉我们,茶山浦河水虽然滋养了大量的蚊子和各类猛虫,但我们都是喝着茶山浦河水长大的,它就是我们的母亲河。

  几十年沧桑岁月,让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茶山浦河彻底变了模样,市政府迁入临城,随着荷塘月色、邦泰城、海洲华府等楼盘的崛起,昔日的茶山浦河渐渐丰腴起来,变得更加俊俏亮丽了。它没有因城市高速渗透而改变原有的轨迹,绵绵延延地从这座新兴城市的心脏顽强地穿越而出,曲折地缠绕……

  以前,这息息相脉的茶山浦河承担了许多的功能,人们用清澈的河水淘米洗菜,还将河底的淤泥夹捞上来代替绿色蔬菜的农家肥,更重要的还是这四通八达的茶山浦河传承了另外一个特殊的使命。每逢喜庆时节,整条茶山浦河欢快地沸腾起来,船上的鼓乐此起彼伏,将人们迎娶新嫁娘的气氛推向了高潮,鞭炮声震耳欲聋,微微颤抖的河面上到处都流淌着红红的碎纸屑,船队载着一河的欢乐吹打着远去,惊得两岸的喜鹊纷纷扑腾着掠水散去……

  如今,这种船载新娘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一种记忆,一条条宽敞的马路伸进了茶山浦河的腹地,昔日油光滑溜的石板桥早已被各种造型的水泥桥所替代。低矮的水泥桥下不再有船儿悠闲地划过,宽敞整洁的桥面上,各种车子鸣着喧嚣的喇叭掺着人们的欢歌笑语,不断绘出一幅幅兴旺昌盛的图画。

  [作者简介]苗忠表,男,笔名汪洋中的一条船、GUGU。出生于东海之滨的舟山。现在舟山临城新区经营着一家私家诊所。迄今为止,已在《中国青年报》、《青年作家》等十余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00余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走过母亲河 □苗忠表 2008-4-25 浙江日报000152008-04-2500025;浙江日报000152008-04-2500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