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中国文学“走出去”
合适的译者不够多
· 校园来了“流动图书馆”
· 带你走进内心的
那片“神秘园”
· 读书日,建筑工人收到礼物
· 一本好书,一个童话,有可能决定人生的方向。杭州“第二课堂”——让“漂”起来的书改变家长观念
· 重叠着色
绘就永恒微笑
· 要票房还是要奖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与英国企鹅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的中英文学翻译培训班透露——
中国文学“走出去”
合适的译者不够多

  本报讯 (记者 刘慧) 很多外国读者想读原创性的现当代中国优秀文学作品,但现有的翻译图书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优秀文学作品“走出去”,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联手英国企鹅出版集团,近日在莫干山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中英文学翻译培训班。

  北美圣母大学教授葛浩文,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过去30年中,他翻译了20多位中国作家的40多本书,从老舍、巴金,到莫言、苏童、冯骥才、贾平凹、阿来、刘恒、王朔,甚至还有“80后”的春树。译得最多的是莫言,有6本。他最新的译本是企鹅出的《狼图腾》。

  在莫干山上,《狼图腾》一书作者姜戎和译者葛浩文有一场英译本成败得失的对话。姜戎问:“你怎么把‘汉人’翻译成了‘Chinese’?”中国人都知道这两个词意思不一样。可外国人看来,“汉人”就是“Chinese”。如何把“汉人”准确地翻译过来,不交流还真不知道。葛浩文在面对质疑的同时,为此深深地遗憾:“在这部英译本出版之前,我们从未谋面,如果能够在翻译过程中加强沟通,这些问题也许就会解决。”

  美国波摩纳学院亚洲语言文学系主任白亚仁教授,30多年来向西方翻译介绍了很多中国文学作品。他翻译的余华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刚在美国出版,余华的一个短篇小说集也译好了。白亚仁说,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和其他翻译家共同探讨如何有效成功地翻译;第二个收获就是和出版商、版权代理商、编辑进行了交流,建立了联系。

  此次以作家身份来到杭州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她的小说《大浴女》被当作培训班翻译的样本。谈到中国文学作品翻译的难题,她讲起自己出访美国时遇到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位美国朋友问:“你们报纸上说最近市场上白糖很紧张,白糖是一个东西,可紧张是一个表达情绪的词,白糖怎么会紧张呢?”铁凝说,这就是中外文化环境不同带来的认识差异。

  凯特·葛瑞芬女士是英国艺术委员会的一位官员,专门负责从国外引进优秀文学作品。她发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激发了英语世界对中国主题的英语小说的关注,英国读者对中国文学很感兴趣,但是在英国,有关中国文学的图书却不多,尤其是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更少,要想把中国文学引进到英国,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合适的译者不够多。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张福海表示,“联手国际知名企业共同培养翻译人才突破翻译瓶颈,是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中国文学“走出去”
合适的译者不够多
2008-4-24 48256F32002924A64825742C001D9B3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