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慧) 很多外国读者想读原创性的现当代中国优秀文学作品,但现有的翻译图书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优秀文学作品“走出去”,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联手英国企鹅出版集团,近日在莫干山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中英文学翻译培训班。
北美圣母大学教授葛浩文,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过去30年中,他翻译了20多位中国作家的40多本书,从老舍、巴金,到莫言、苏童、冯骥才、贾平凹、阿来、刘恒、王朔,甚至还有“80后”的春树。译得最多的是莫言,有6本。他最新的译本是企鹅出的《狼图腾》。
在莫干山上,《狼图腾》一书作者姜戎和译者葛浩文有一场英译本成败得失的对话。姜戎问:“你怎么把‘汉人’翻译成了‘Chinese’?”中国人都知道这两个词意思不一样。可外国人看来,“汉人”就是“Chinese”。如何把“汉人”准确地翻译过来,不交流还真不知道。葛浩文在面对质疑的同时,为此深深地遗憾:“在这部英译本出版之前,我们从未谋面,如果能够在翻译过程中加强沟通,这些问题也许就会解决。”
美国波摩纳学院亚洲语言文学系主任白亚仁教授,30多年来向西方翻译介绍了很多中国文学作品。他翻译的余华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刚在美国出版,余华的一个短篇小说集也译好了。白亚仁说,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和其他翻译家共同探讨如何有效成功地翻译;第二个收获就是和出版商、版权代理商、编辑进行了交流,建立了联系。
此次以作家身份来到杭州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她的小说《大浴女》被当作培训班翻译的样本。谈到中国文学作品翻译的难题,她讲起自己出访美国时遇到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位美国朋友问:“你们报纸上说最近市场上白糖很紧张,白糖是一个东西,可紧张是一个表达情绪的词,白糖怎么会紧张呢?”铁凝说,这就是中外文化环境不同带来的认识差异。
凯特·葛瑞芬女士是英国艺术委员会的一位官员,专门负责从国外引进优秀文学作品。她发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激发了英语世界对中国主题的英语小说的关注,英国读者对中国文学很感兴趣,但是在英国,有关中国文学的图书却不多,尤其是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更少,要想把中国文学引进到英国,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合适的译者不够多。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张福海表示,“联手国际知名企业共同培养翻译人才突破翻译瓶颈,是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