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京西宾馆亲切会见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部分基层部队人大代表。
“听说你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标兵?”握着向南林的手,胡锦涛问道。
“我做得还很不够。我们青年官兵要时刻牢记主席的嘱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提高打赢本领,按照主席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做让主席放心的好战士。”
“今年多大了?”
“28。”
“这正是年轻的时候,年轻要有为啊!”胡锦涛勉励向南林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再立新功。
从训练场上的“菜鸟”到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一次的军事尖子,从普通战士到青年士兵的楷模,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二级士官向南林,在军营与时代的海洋中收获和奉献着人生的价值。
一名士兵与一个蓬勃向上的连队——科学理论的光芒照亮基层部队建连育人的道路,勇往直前的向南林成为了这条路上的火炬手
2003年7月,向南林从士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驻佳木斯某高炮团修理连。
修理连白天任务重,晚上熄灯后,向南林常常抢着替战友站第一班岗,或是藏在被窝里打手电看书。一年后,向南林走上了连里谈创新理论的讲台,学习心得登上了报纸。他还把讨教的电话,打到了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的家里。
2005年初,团政委孙殿文决定让向南林在全团“亮相”。战士给全团官兵讲课,这在高炮团的历史上是头一回。向南林就像平时跟战友聊天一样,不慌不忙地聊起了他的“向式学习法”。
看到向南林捧着理论书籍爱不释手,副班长姜宝成有些不解。向南林跟他约定:“跟着我学三天,你觉得有意思的话,就和我一起向全连推广。”
训练一结束,向南林拽着姜宝成进了学习室,塞给他一本《学哲学用哲学》。姜宝成每翻过几页,向南林就给他讲讲自己看了这一部分以后的体会,聊聊书上的这些方法论对自己的训练和工作、对老家种田种树有什么启示。
第三天晚上,向南林还没进门,姜宝成已经坐在了学习室的书桌前……
以前,修理连和其他连队一样会前拉歌,比声音、比气势;如今,修理连不仅拉歌,还“拉”理论。一人问几人答,一班问二班答,比谁出的题目有水平,谁的答案好,谁联系实际的能力强。要强的老兵和不服输的新兵,把学理论变成了一场竞赛,把理论从书本学到了心里。
春去秋来,向南林的学习室成了全连官兵学习和交流的园地。向南林在这里阅读了几十本理论书籍,记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学习感言,组织了全团第一个理论学习小组,总结整理出了《基层官兵理论学习观点辅导教材》《理论观点随机学双十条》等被全师推广的小册子。
一名士兵与一支跨越式发展的军队——转型中的中国军队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小兵”向南林在这挑战之中找到了人生的大舞台
2005年春天,团里预备换装某新型雷达。大家有喜有忧,喜的是这下高炮有了电子眼,愁的是全新的装备一没专业教材,二没训练骨干,这也意味着指挥仪专业出身的向南林所学的技术一夜之间没有用了。
“指挥仪虽然淘汰了,但它的部分原理跟新雷达是一样的,我们为啥不从现在开始攻关呢?”新雷达还没到团里,向南林就和厂家、母校频频联系,收集了百万字的资料,把它的脾性摸了个大概。团里成立新装备修理操作攻关小组,向南林主动请缨,担任组长。
起早贪黑的几个月下来,向南林瘦了一圈,但他编写的20多万字的操作教案,手把手带出来的15名雷达操作手,却为部队实现新型雷达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军区的雷达站比武中,他还率队获得4个单项和团体第一名。
2004年夏天,向南林冒了一次“险”:把火炮的指挥仪拆了。
火炮指挥仪价值上百万元,内部有上万个元件。按照惯例,这样的精密仪器出了问题,应该由厂家来修理,向南林却提出自己干。
光是拆机器,就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向南林带着几名士官,像医生做手术一样,在头发丝般细密的线路间寻找故障点。
“药到病除”的那一刻,一直站在向南林身后“督战”的团长、政委带头鼓起了掌。他们明白,向南林的“冒险”带给这个团队的,远远不止是某个故障的排除……
向火炮技师学火炮,向油机技师学油机,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向南林在专业技术上同样无所不学,被战友们称作“可怕的向南林”。
首届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沈阳军区装备技术士官优秀人才标兵奖……从军8年,向南林不厚的履历里写满骄傲。
一名士兵与一个充满生机的新时代——富有生气的青年一代是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之一,在新时期成长的向南林为这个时代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活力
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远见。
2007年,连队推荐技术尖子参加上级组织的专业比武,向南林出人意料地要求让别人去。向南林认为,平时比武靠尖子能“得分”,但战时只靠几个尖子的话就得“丢分”,连队平时的荣誉重要,战时能否打赢更重要。在未来战场上,全连官兵必须人人过硬,个个都是尖子。如今,让“二流选手”上赛场,已经成为不少兄弟连队争相效仿的做法。
他的性格,勤奋而执著。
到厂家送修装备,一向被向南林视作学艺的好机会。2005年,向南林听说厂里新来了一个手艺高超的老师傅,又磨着人家要拜师,对方却不为所动。向南林不灰心,老师傅走哪他跟到哪,干杂活、端茶水,讲自己一路风餐露宿押运装备的故事。老师傅终于被向南林的诚心打动,不仅收下这个徒弟,还把多年积累的维修心得和一套自己设计的应用维修工具送给了他。
他的心,善良而纯净。
当兵这些年,向南林用微薄的工资承担着弟弟上学的大部分费用,每个月还要挤出50元资助佳木斯孤儿院里的伤残孤儿。当战友家里受灾时,他一次性寄去几千元。大年初一,新兵们从梦中醒来,看到的是床头写满了向南林鼓励话语的卡片,而他们的家里,也收到了汇报孩子入伍表现、请父母放心的“班长来信”……
出生于1981年的向南林,有着“80后”士兵的共同特点。他们喜欢讨论,不喜欢被灌输;他们喜欢创新,不喜欢守旧;他们喜欢表达,不喜欢隐藏……
向南林知道,这一切,来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知识爆炸”式的信息获取,给了他们开放的心态和社会参与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告诉了他们立身做人的标尺;而一支走向现代化的部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以人为本”呵护着他们的成长。
聪慧而又进取、真诚而又清醒的“80后”,是充满希望的新一代。
由这样的士兵组成的中国军队,必将是不可战胜的。
人民日报记者 冯春梅
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 王天德 王玉山
(据新华社沈阳4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