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金华资讯
3  4  
PDF 版
· 金华:以创业创新实现浙中崛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4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两创”号角在八婺大地吹响
金华:以创业创新实现浙中崛起
  草长莺飞,春天的金华城,满眼生机盎然。连日来,在金华的田间地头,人们都能看到各级领导忙碌的身影。他们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以饱满的热情开展蹲点调研活动,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摸清基层和群众对上级机关服务创业创新的主要期盼、对推动创业创新的政策要求。

  在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里郑村,市委书记徐止平认真听取了“出村的道路太窄急需拓宽”、“村里的小溪得治理治理”、“准备开发农家乐等旅游资源”等里郑村“一揽子”富民强村的计划。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昆忠,市委副书记黄锦朝等市领导也纷纷赶到蹲点农村,听民情访民意。

  “两创”号角在八婺大地吹响

  金华:以创业创新实现浙中崛起

  A

  努力实现浙中崛起

  金华吹响创业创新的号角

  “金华要以创新的理念,创业的举措,来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的步伐,努力实现浙中崛起。”

  在金东区里郑村,说起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时,金华市委书记徐止平说,金华要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这一目标,积极培育创业创新主体,完善创业创新体系,增强创业创新活力,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以“两创”扎实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浙中崛起。

  徐止平说,金华发展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块状经济特色明显,五金工具、工量具、汽摩配、轻工纺织、医药化工、食品、建材等产业呈集群式发展。全市已分别获得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工具生产出口基地、中国出口拉链生产基地、中国制笔工贸基地、中国化妆品生产基地、中国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天然药物高新特色产业基地等18个国家级产品基地称号。并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国内最大的五金产品市场(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以及众多的大小专业市场。

  同时,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投资者对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金华地形地貌以黄土丘陵为主,全市25度以下黄土丘陵有82.2万亩,近期可用于非农建设用地开发15万亩。通过发挥黄土丘陵资源优势,可将大量的非农耕地用于开发建设,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的转移。

  不光土地资源得天独厚,在“招工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金华市的人力资源也极具魅力。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金华,有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10多所中专学校,5万多名在校大中专学生,人力资源素质较高,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和银根进一步趋紧、原材料价格飞涨、各种要素资源日益短缺,金华在种种的优势背后,也有着隐忧。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等等问题,困扰着金华崛起浙中的步伐。

  在分析利弊后,金华市委、市政府认为,以“创业创新”来实现浙中崛起,就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摆在突出地位,把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要抓手,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要继续抓好扶优扶强工作,通过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促进民营经济从低、小、散向高、精、尖发展,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产业链长、支撑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进一步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着力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层次的新提升。

  为此,金华市在开展了以“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出台了《金华市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若干意见》和几个具体的政策文件,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激发了大家的创业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为金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

  创业创新的号角,在八婺大地吹响,并引发金华各项事业焕发勃勃生机。

  B

  激发企业创业热情实现科学发展

  “金华汽车”成为金华新名片

  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圈里,有人不知道金华,但极少有人不知道“金华火腿”。如今,继“金华火腿”后,金华又亮出一张闪亮的新名片——金华汽车。

  在创业创新的发展过程中,金华市委、市政府抓住金华市正在迅猛发展的汽摩配产业,并将此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来扶持。今年,市政府又出台扶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并拨出1000万元资金,作为扶持市区汽摩配产业的专项基金。

  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众多汽车企业紧抓机遇,创出一个又一个新辉煌。最近,金华中国青年汽车集团又传出喜讯:“青年”低地板城市公交车要进军上海滩了。这是该集团低地板城市公交车继挺进北京、杭州、昆明、济南市场后,取得的又一个重大胜利。这款车子在北京BRT(快速公交)线路客车的招投标中,不仅战胜了德国奔驰、瑞典沃尔沃等世界知名品牌,一举中标,而且还为国家奥组委的奥运公交改造工程节约3亿多元,在国内外市场声名鹊起。

  青年集团是金华一家以生产豪华大客车起步,现在已发展到豪华客车、曼重型卡车、莲花轿车及重要零部件系列制造的汽车集团。在金华市掀起创业创新的热潮中,青年集团抓住当前国内外高速公路迅猛发展的时机,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符合舒适、快速、安全、环保要求的新产品。从国外第一辆高三等级客车JNP6125—A开始,已拥有6大系列95个车型,首创了11项客车行业标准,确立了国内豪华客车生产基地地位。其世界首辆25米超大容量低地板铰接式城市客车,与3台12米客车相比,钢材、油耗、尾气排放都减少2/3。

  同样,永康铁牛集团也通过自主创新迅速发展起来。据了解,该集团去年有两大突破:一是产销“众泰2008”30839辆,同比增长180%,其中整车出口10091辆,同比增长740%;出口市场由原来的5个扩展到56个国家和地区。二是铁牛集团上缴税收超亿元,成为继青年汽车集团之后的第二家税收超亿元的汽摩配产业企业。

  就是因为有众多汽车公司的支撑,去年10月,金华在杭州成功举办了“金华汽车展”。金华车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从小到大,一环扣一环,应有尽有,让外地人眼睛一亮。许多杭州市民纷纷表示,“金华汽车”这张金华新名片,与千年的“金华火腿”这张老名片一样闪亮。

  同时,一批在全国行业内出类拔萃的汽车配件,也让参展商们大吃一惊。浙江今飞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汽车轮毂,被北京奔驰戴姆克莱斯特汽车指定为配套产品之一;浙江万里扬有限公司与一汽、二汽、福田等整车厂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年产50万台变速器、1200万件齿轮,其自主研发的“后传动设计软件”为世界首创;浙江圣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卡丁车,在2007年澳大利亚举办的澳洲杯国际卡丁车大奖赛上,获得亚军……这些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中举足轻重:金华豪华客车占据了80%的份额,其中200万元以上的占了100%;金华汽车和摩托车轮毂占25%;金华变速器、变速箱齿轮占10%以上。

  在浙江这片以“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著称的民营经济乐土上,地处浙中的金华,以集群优势,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汽摩配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市汽摩配产业关联企业已达2000多家,产值50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在金华的工业总产值中,1/6来自汽摩配产业,金华的产业工人,每7人中就有1人从事汽摩配产业。

  大企业大集团在新一轮创业创新中焕发生机,金华市也没忽略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构筑发展平台,并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是金华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亮点之一。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法规政策,金华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培育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金华市成立了担保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与有关银行建立了更为良好的合作关系;会同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深入有资金需求的小企业,送资金服务上门。尤其在解决小企业的要素制约上,走出了适合金华经济发展特点的路子。譬如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担保难上进一步简化可申报程序,延长了贷款时限,增加了贷款额度;2006年起,还扩大了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融机构范围,并增加了补偿承诺资金额度,先后为246家企业发放了贷款,贷款余额达2.5亿元,3年来新增小企业贷款名列全省前茅。

  浙江金轮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国有企业,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水轮机行业龙头企业和联合国小水电基地,去年接待了53个国家的客商。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杭伟说,他们是市政府工业强市战略工程的直接受益者。“金轮”是家改制的老企业,享受市政府“退城进园”政策,在金东综合园区购置土地100亩,投入1.3亿元进行技改,并进入了市政府扶优扶强的团队。经过政府的孵化培育,去年水轮机产销规模已达40万千瓦,销售收入2.1亿元,利税4400万元,外贸出口突破了1000万美元。其中产销量、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了7倍。

  政策导向随时跟进,使企业的技改转型如鱼得水。金华把率先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并按照重点突破的原则,出台政策进行大力度的扶持,使之形成一个浓厚的发展氛围。去年,该市涌现了4项省重大装备首台套设备,分别获得省政府的50万元奖励。据金华市经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金华电机有限公司开发的风力发电机,更是填补国内空白的独有技术。

  政府的努力与企业的愿望合二为一,使效益性技改成了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推进全市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的强力助推器。2007年,全市二产GDP793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706.74亿元,增长17.6%,占全市GDP总量的48.3%;工业拉动GDP增长8.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55.7%。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据金华市经委统计,金华市规模以上企业从2004年的2805家增加到2007年的4501家,超额完成了市政府2007年初下达的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突破4000家的目标任务,3年净增1696家,年均增加565家;产值亿元企业从202家增加到405家,3年翻了一番多。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从6家发展到了19家,也翻了一番多。通过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全市汽摩配等八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770亿元提高到153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69%。

  C

  创新政府服务改善民生

  “健康工程”保障农民健康

  企业创新业,干部要创事业。金华市市长陈昆忠说:“构建大金华,实现在浙中崛起,既需要‘百姓创家业、企业创新业’的创业氛围和胆略,也需要‘干部创事业’的热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的重大举措,必须做好全面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金华“干部创事业”的热情,就从改善民生做起。

  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既是民心工程,也是件民生工程。去年,金华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健康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和《金华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要求,由政府筹集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健康体检专项基金、农村社区卫生用房设备硬件建设等资金,为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服务,将钱真正用到刀刃上,使百姓真正受益。

  与此同时,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安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费用保障”这三大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也有了明显的增加。2007年,全市财政投入农村卫生的各项资金总额达2亿元以上,其中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和人员培训经费投入了4000多万元,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民健康体检资金以及医疗救助等专项资金的投入达1.8亿元。同时,2007年全市财政落实了农村村庄整治、改水改厕、环境卫生、污染治理等资金达4亿多元,促进全市农村真正实现全面健康。

  在婺城区白龙桥镇虹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我们看到,这里环境整洁、舒适。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X光机、B超、尿液分析仪、血球计数仪等“新六件”医疗设备已全部配齐。白龙桥镇农民董倩说,现在抽个血、挂个瓶都在卫生服务站,有时候住院也基本上在这里了。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都很干净,医生的水平也让人放心。在此次“健康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许多医生也转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态度,纷纷把电话号码公布于众,随叫随到,方便群众就医。金东区多湖街道东盛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李焕对此也有深刻的体会。他说:“现在卫生服务站早上要提早一个小时开门,晚上要有人值班,而且群众有困难再远也要出诊。”

  解决农民“病有所医”,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部分。金华还先后启动了“百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等惠农工程的建设,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强农民创业能力建设,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按照“调整工种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加强就业服务”的要求,着力提高受训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和稳定转移就业能力。把农民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结合起来,使受训农民获得专业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提高县级财政对农民技能培训的补助标准,支持培训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建设。以实施“十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为重点,突出抓好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重点对象的培训,努力使他们成为新的创业者。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金华资讯 00014 金华:以创业创新实现浙中崛起 2008-4-21 浙江日报000142008-04-2100015;浙江日报000142008-04-2100014;浙江日报000142008-04-2100019;浙江日报000142008-04-2100018;浙江日报000142008-04-2100016;浙江日报000142008-04-2100020;浙江日报000142008-04-2100021;浙江日报000142008-04-2100017;浙江日报000142008-04-2100023;浙江日报000142008-04-2100022;浙江日报000142008-04-21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