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浙银品牌”的创新之路
· 开元旅业联姻国际资本做大品牌
· 抓好春耕备耕 加强粮食生产
· 把全面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 “鸟巢”今日迎来首次正式赛事
· 周国富会见澳大利亚客人
· 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
· 奥运圣火新德里顺利传递
·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 推进农村创业创新
· 37个社区每周都有专家坐堂
· 停止东航云南地区部分航线航班经营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4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银品牌”的创新之路
——我省金融业改革创新综述
本报记者 金涛

  “浙银品牌”正成为全国金融界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无论是省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还是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其金融资产质量之高、经营效益之好,无不令国内同行为之惊叹。2007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达760亿元,全国最高;不良贷款率仅1.12%,为全国最低。

  是什么让“浙银品牌”如此熠熠生辉?省金融办负责人一语道破:不懈的改革创新给浙江金融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地方金融创新的沃土

  来一家,赚一家。国内现有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都已在我省设立了分支机构,更让人称奇的是,迄今为止在浙银行机构全部盈利,没有一家亏损。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浙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为全省金融业改革创新创造了宽松、高效的政策环境。浙江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产权制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全方位破题,使全省地方金融机构保持了较强的体制与效益优势。我省作为全国农村信用改革试点省份之一,以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为切入口,扩大股本规模,农信社经营能力和防风险能力明显增强。2007年末,县级联社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省26家县级农村合作银行和42家县级统一法人联社全部开业、13家两级法人联社完成规范工作,共增资扩股79.44亿元。(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我省地方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同样可圈可点。2003年我省在原浙江商业银行基础上吸纳民资,重组设立了浙商银行,使之成为目前唯一一家总行设在浙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杭州市商业银行、宁波市商业银行、杭州联合银行分别引进了澳洲联邦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荷兰合作银行等战略投资者,形成了地方财政、企业法人、外资金融机构、自然人共同持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全国4家获准筹建商业银行的城市信用社,我省独占3家。

  小企业成为银行“座上宾”

  由浙江银监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末,全省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960亿元,比年初增长24.4%,占全国11.7%。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小企业正在成为商业银行的“座上宾”。

  小企业融资难这块“坚冰”开始在浙江逐步消融,首先得益于政策的扶持。200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行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与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各金融机构向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省内各银行“各显神通”,纷纷创新信贷管理体制与产品服务。浙商银行设立了专门的小企业贷款支行,工行浙江省分行推行“差别授权”扩大部分支行贷款权限……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个人财产担保贷款等创新方式解决了小企业资金燃眉之急。目前全省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品种达20余种,小企业贷款已占我省主要银行机构全部贷款的1/5强。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强势的“浙江板块”构成了国内资本市场上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截至2007年末,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54家,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43家,占全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的21.5%,累计筹资超过1000亿元。

  农房农田纷纷上“保险”

  在岁末年初的这场罕见冰雪灾害中,德清县雷甸镇杨墩休闲农庄受损严重。所幸,2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赔款“雪中送炭”,农庄主人崔笑萍感慨地说,要是没投保政策性农业险,投入恢复生产的资金压力就大了。

  自今年起,我省把政策性农业险试点覆盖范围扩大到全省86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全省全覆盖,并增加了投保品种,从而使我省所有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户都能享受到政策性农业险的实惠。同样,在我省发端的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经过两年试点、推广,也已在全省实现全覆盖,给全省95%以上农户的农房撑起了一把风险保护伞。

  两大政府实事工程的背后同样闪烁着金融创新的智慧。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无论是政策性农业险还是农房险,我省都在国内率先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形成了独特的“农户自愿参保、政府补助推动、保险公司市场运作”的模式,堪称是惠及全省农民的“民心工程”。

  农民创业同样离不开资金“血液”。我省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农民消费能力提升等合理信贷资金需求。作为全省支农主力军的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系统内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担保贷款,2007年其农业贷款占全省金融机构农贷总额的96.88%。苍南县农村信用社在全国首开农民住房按揭贷款的先河,使当地农民能像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住房个人贷款的便利。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浙银品牌”的创新之路 2008-4-18 48256F32002924A64825742E0001A0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