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体育周刊
3  4  
PDF 版
· “我要去接萨爷爷”
· 把29名“根雕运动员”赠予罗格
· 我们会把奥运火炬举得很高
· 圣火传递是播撒奥运精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要去接萨爷爷”
本报记者 蒋 勇 通讯员 麻富游 胡佳莹 文/摄
  4月16日晚,夜幕降临,位于宁波大学城的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异常热闹,该学院护理专业大二学生施丹婷在“唱响奥运”学生大合唱活动中,将她整整藏了8年之久的珍贵礼物——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笔签名的照片、萨马兰奇的名片、奥运五环图、奥运五环胸针、奥运五环钥匙扣和印着奥运五环标志的米黄色短袖衫首次向全校师生展示。

  8年前的寒假,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家住萧山戴村镇永富村的施丹婷当时只有14岁,正在一所乡村中学读初二。她每天都在报上关注北京申奥的最新进展。她心想,该怎么尽自己的一份力,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

  同样爱好体育的父亲施伟良便启发施丹婷说,给国际奥委会写封信吧,表达我们普通中国人对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期盼和向往。

  写给谁呢?施丹婷想到了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施丹婷提笔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不仅介绍了自己家乡的变化,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表达了一个中国学生对奥运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并请萨马兰奇爷爷支持中国举办奥运会。因为国际奥委会总部在瑞士洛桑,施丹婷还特意请当英语老师的表姐写了英文地址。

  “信寄出后,我并不期待着萨马兰奇能回信,毕竟国际奥委会里工作繁忙,不一定有空顾及一个普通的中国中学生。”施丹婷回忆当时情景时如是说道。

  但是让她意外的是,半年后的2001年7月10日,一封来自瑞士洛桑的信寄到了小山村里。

  这是一个白色的大信封,面上已有点泛黄,但字迹仍十分清晰,信封中央印着国际奥委会的英文缩写“IOC”。信封里就是丹婷展示的那6件珍贵礼物。

  巧合的是,收到邮件的三天后,也就是2001年7月13日,正是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将承办2008年奥运会。当时,施丹婷高兴得蹦了起来,逢人就说这些来自萨马兰奇的礼物是奥运的信使。

  出于感谢,施丹婷又给萨马兰奇写了一封信,和他约定2008年北京见。信中,她承诺要去北京迎接萨马兰奇爷爷来看奥运。

  8年来,施丹婷始终小心保存着这些珍贵的奥运礼物,并时刻关注着北京奥运会的进展情况。“鸟巢”的竣工、“水立方”的投入使用,她都了如指掌。施丹婷说,她的偶像是现任中国女排队长周苏红,因为喜欢她的坚强、努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尽管不能前往北京成为奥运志愿者,施丹婷参加了宁波市火炬手的选拔,参加志愿活动,利用自己所学专长去社区、敬老院服务别人。同时,她还积极参与校园迪斯尼运动会、“起舞弄轻影”迎奥运涂鸦大赛等学院组织的迎奥运系列活动,成为生活中的“奥运志愿者”。

  “我还要实现对萨马兰奇爷爷的承诺,还要去北京迎接他来看奥运呢!”去年暑假,施丹婷专门写信给温家宝总理,要求去北京迎接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萨马兰奇爷爷。去年12月,施丹婷收到了温总理委托北京奥组委国际联络部写来的回信,告知她萨马兰奇的行程目前尚未确定,待确定后再与她联系。现在施丹婷正期待着去北京接萨爷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体育周刊 00008 “我要去接萨爷爷” 本报记者 蒋 勇 通讯员 麻富游 胡佳莹 文/摄 2008-4-18 48256F32002924A64825742E002A31C1[A2-蒋勇≈B1-章新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