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大众的结盟,学者与百姓的互动,使浙江人文大讲堂异常火爆。由省社科联与钱江晚报联合举办的这个大讲堂,用传播知识的形式培育人文精神,连续开办三年,坚持每周一场,群众免费领票,场场挤满听众。吴建民讲风云外交,韩美林说艺术人生,王蒙谈《红楼梦》鉴赏,杜维明论儒学儒商。“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路专家以上乘的精神食粮让大众分享优秀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社会价值观。这种濡染和熏陶不仅使优秀文化回归到生活世界,而且也使文化竞争真正站到了前沿。大讲堂体现的人文情怀,值得人们好好回味。
大讲堂的“火爆”,反映了人们对人文知识的强烈需求。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知识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以自然科学为指导,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以社会科学为指导。人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一方面人文知识的拥有者,往往能够理性地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容易成为社会的主流;另一方面,人文精神的充实也能使自己完善健康的人格,达到内心世界的和谐,因而就能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而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同时,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转型中,人们更期待文化走进生活,期望用人文的乳汁和甘露来厘清现实生活中的迷茫,期盼在高雅的情趣和志向中净化精神,超越世俗。正是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实际需求,才使“大讲堂”伴生的人文内涵发出熠熠光彩。
大讲堂的火爆,也体现出人文教育生活化、社会化的新趋势。作为学者通向群众的桥梁,百姓了解学者的窗口,“大家、大众、大学”在这个平台上真正融会于“一体”,从而也打造出一个富有浙江人文特点的亮丽品牌。众多学者闯入现实生活,不仅激活了中华文化与生活共存的源头,使优秀文化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而且也使自身获得养料。学者更加注意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及其变化,更加关注人们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如资源、人口、生态、全球关系等等,人文教育强烈的价值引导功能就会与时俱进、得到体现。与此同时,大讲堂这种开放的教育形式使各种人群都有机会从广阔的领域获得各种知识的信息,这必然推动人文教育的社会化进程,推动学术自身的繁荣。
马克思曾对文化有过一段经典式的表述:“文化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必然会出现文化建设的高潮。浙江人文大讲堂现象就是其中的一朵浪花。浙江广阔的土地上曾孕育出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可听、可读、可视、可感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