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他们”的家庭接待
· 与“奥运人家”零距离
· 那些“奥运人家”
准备了特别的“中国礼品”
· 热情之外 还需要符合标准
· 加强民间交往 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交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加强民间交往 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交流
  北京旅游局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奥运人家’是一项基于奥运精神的民间友好交流活动,以自愿报名为原则。重要的不是让外来旅客有地方住,而是让他们走进北京市民家庭,感受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热情和友好,体验真正的奥运中国,推进民间友好交流活动。”

  63岁的王友林是中国石化的一名退休员工。2007年5月的一天,楼道贴出的一则通知让他与“奥运之家”联系起来。因为安慧里南社区和奥林匹克公园距离很近,社区住户可以报名成为“奥运人家”,用家庭自有房屋、设施为奥运会境外观众、游客提供住宿接待与服务。王友林想到了自家四室一厅的房子:“我要为奥运做点什么!”在简单地了解了“奥运人家”的要求后,他以最快速度赶回家中。

  但王友林犯愁了。自己和老伴都60多岁了,以前学过的英语和俄语都忘得差不多了。而“奥运之家”要求至少要有一名会外语的家庭成员,这怎么办呢?

  思前想后,王友林有了主意,他的外甥女正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英语早过了六级,何不叫她来帮忙?有了想法的王友林立刻拿起了电话,外甥女听了之后,爽快地答应了,于是,王友林家中便聘来了“专职翻译”。

  除了找“翻译”外,王友林本人也有与外宾交流的强烈愿望,他现在正在不断地练习口语,并为此购买了很多和奥运英语有关的书,对于自己现在的英语水平,王友林自信地说:“简单交流不成问题。”他说,如果外宾到了他家,他对来自己家的外宾说的第一句话一定是“Welcome to Beijing !”。

  向外宾展示中国饮食文化是“奥运人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人讲究接风,外宾来自己家中的第一顿饭,王友林早就想好了:“好吃不过饺子,就包茴香馅儿的饺子。”

  这茴香馅儿的饺子可是王友林夫妇最拿手的,为了让外宾可以更快地融入到自己家中,王友林说,他会让外宾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一起煮,一起吃。除了包饺子,王友林的夫人还擅长做各种家常菜。“平时就给客人做家常菜,”王友林认真地说,“既然是‘奥运人家’,不是酒店、饭店,那么家常菜才最能体现家的味道,也最能让外宾体验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虽然有关方面没对“奥运人家”的菜谱做明确要求,但王友林还是对外国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认真学习。“外国人是不吃动物内脏的,而且吃进去的东西不能吐出来,所以鱼肉不能带刺,肉也不能带骨头。”王友林熟记外国人的这些禁忌。言谈话语中渗透着对外宾的期盼与尊重。

  韩如冰认为“奥运人家”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交流。她说:“我曾经在悉尼学习、生活过,对于这种在异国家庭居住的模式感触很深,你会非常快地了解当地文化,并融入进去,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让外国人以这种方式了解中国文化。我住在悉尼当地的家庭时,曾经给他们做过中国菜,没想到家庭的主人居然拿出了一双景泰蓝的筷子,而且使用得非常好。”

  (据《经济参考报》、《北京商报》等媒体相关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加强民间交往 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交流 2008-4-15 浙江日报000102008-04-15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