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和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明显不同,近期来我省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最为关注的问题,已经从前几年的一味注重价格、车型转到了十二分地注重品牌的售后服务上来了。
如今,在浙江,谁要买车,在基本考察好了自己中意的车型后,总要很认真很详尽地去车市或亲朋好友处了解这一品牌的售后服务怎么样?这其中,自然包括了维修网点、零配件价格、维修质量和服务态度,乃至整个售后服务体系的管理和运作是否完善规范。因为精明的浙江买车人知道,这一切,是和自己买车后切身相关的大事:买车前考察得周全些,买车后也就会省却掉许许多多的麻烦和烦恼。
这无疑是我省汽车消费领域的一大进步,更是我省消费者购车观念的一种成熟。但这种进歩和成熟,却是经历了许多的“阵痛”才得来的。
和北京、广州及上海等地相比,我省的车市相对起步较晚,因而,我省消费者真正“零距离”地接触私家车的时间也较晚。好在全国车市大发展的时间段正好和我省经济大腾飞的时间段相吻合,我省的消费者也就能够“不起早,赶个巧”,拣个便宜赶上了汽车消费的好年代。岂不料,这一赶,就把浙江区域的汽车消费“赶”到了一个“世界汽车看中国,中国汽车看浙江”的汽车消费的领先地位。
然而,汽车消费的好时代是赶上了,但面对品牌众多、鱼龙混杂的汽车市场,我省的不少汽车消费者还是吃足了“难辩优劣,烦恼缠身”的苦头。
最近,我省宁波一位李姓消费者来信诉说了她的换车经历:2003年,当私家车刚刚在我省兴起时,她就准备拿出所有积蓄去买辆家轿。因当时亲朋好友间私家车尚不多,无从比较,她也就凭自己喜好,兴冲冲地去当地4S店买了辆售价十几万元的家轿。岂料,车买来了,从此烦恼也惹上了身。3个月后,她发现这车的方向盘有异常抖动现象,便拿去当地4S店检查维修。当她两天后去该店取车时,维修人员告诉她已换了配件修好了。但开了不到1个月,这车又老病复发,当她再次送去维修时,维修人员却一脸无奈地告诉她说,这是出厂时就有的“胎里疾”,得联系厂方解决。
从此,李小姐就踏上了漫漫的厂方和4S店相互推萎、相互扯皮的“投诉”路,直至两年后把该车卖掉时,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好。
说起此事,李小姐至今还余怨未消。
再细看近年来我省消保委每年“3·15”前公布的产品质量投诉案例,有关汽车售后服务的投诉案例近年来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几乎已占到整个汽车质量投诉的65%以上。而近年来我省各地有关消费者花费数十万元购买了劣质豪车后投诉无效,一怒之下要铁锤砸豪车、点火烧豪车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较为典型的当数3月份发生在杭州的上海通用别克“林荫大道”违章试车导致车毁人亡的“3·23”重大交通惨案,显然也是该品牌的售后服务体系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所致。
我国的汽车业方兴未艾,短期内要彻底消除“只顾卖车赚钱、不顾售后服务”的品牌短期行为,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省众多的汽车消费者“吃一堑,长一智”,在买车前也就变得更加精明了:钱在我的口袋中,我得仔细考察考察掂量掂量。认准了真正拥有良好售后服务体系的好品牌,再出手买单也为时不晚。
(本报记者 孙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