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体育与
音乐
· 谁来唱响北京奥运会主题歌
· 体育歌曲
三定律
· 历届奥运歌曲大回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北京奥组委刚刚发布了第一批入围奥运主题歌曲的MV,接着,会有更多的歌曲现身。读者可以去奥委会的网站欣赏,而最终结果会在本月30日公布。
谁来唱响北京奥运会主题歌
■耳 东
  “古老不朽之神,美丽、伟大而正直的圣洁之父……”1986年,当古老的《奥利匹克圣歌》在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现场唱响时,音乐便跟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奥林匹克圣歌》见证的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变迁,那么,历届奥运会的主题歌,则用曼妙的音符维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相同的情感。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点08分,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地为北京之后,摩拳擦掌的除了运动员、官员,还有同样将奥运会视作使命的音乐人们。

  就像每一个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中国人一样,中国音乐人的奥运梦想也由来已久。在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的时候,《奥利匹克风》、《奥林匹克梦》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动人歌曲便已然用音符载起全中国人民对奥运的期盼奔向爱琴海边古老的奥林匹亚。

  如今,梦想在望,他们积蓄已久的激情也化为音符绽放开来,用音乐烘托出奥运的力量和中国的壮美。同时,一起实现梦想的还有国外的音乐人,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和奥运精神的感召下,他们跟中国同行们一起努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实践着“梦想、友谊、和平”的奥运理念。

  北京奥运会歌曲的征集活动是从2003年4月15日开始的,到今年一共举办了四届,活动一经开展,便获得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其中,第四届征集活动的收获最为丰厚,到目前为止,收到的歌词作品超过40000件,歌曲作品也超过1700件,其中,不乏海内外知名音乐人创作的作品。孔祥东、刘德华、林夕、周华健、陈少琪、鲍比达、游鸿明等名字如雷贯耳,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的创作者乔治奥·莫洛德尔的热情参与,更让人对本届奥运会主题歌充满期待。

  在这些作品中,既有体现“更高”,比如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也有体现“更强”的,比如百名歌手合唱的《We Are Ready》。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无疑是由乔治奥·莫洛德尔和我国知名钢琴家孔祥东合作的以民歌《浏阳河》为引子的《永远的朋友》,这首歌一经推出,就成了最大热门。

  我们分析过一首成功的体育歌曲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条件。但是,奥运歌曲除了那三个基本要素外,还必须考虑主办方的特色。假如一首奥运歌曲唱完不知道是哪儿主办的,显然就不能算完全成功,1984年奥运会至今各届奥运会的主题歌莫不如此。

  雅典奥运会主题曲《海洋母亲》更证明了“特色”和“创新”一点也不冲突。而对于北京奥运会来说,除了传统的符号性元素外,还要考虑以下要素——奥运精神和体育歌曲三定律一样,也是“更高,更快,更强”。

  更高,代表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一年比一年更高;更快,代表的是中国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更强,代表的是中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为了能体现这三点,北京的奥运主题歌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一是现代感。有足够的现代感才能表现出中国现代化的一面;二是创造性。创造性是一个国家活力的体现;三是国际化。这样才能体现一个现代化强国兼收并蓄的态度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

  按照以上“三三三”的标准,《永远的朋友》毫无疑问是最热门的作品。这首歌采用了《手拉手》似的“国际合作”模式,前奏和结尾都是中国广为传唱的民歌《浏阳河》,主体部分则是悦耳流畅、易于传唱的旋律,电声节拍和原声弦乐的搭配不但有现代感,还显得气势磅礴,非常适合作为运动会的主题歌。当然,这里的所谓猜想只是一家之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谁来唱响北京奥运会主题歌 ■耳 东 2008-4-11 48256F32002924A6482574250028AD77[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