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从陕西转学到永康城东初中不到两周的小超(化名),突然向校长王洪提出转学,理由是“生活不习惯”。无独有偶,七(1)班小洁、七(2)班小琴等4名学生也相继要求转学,理由也是“这里的菜吃不习惯”。
王洪感到问题严重,便到食堂查看用膳情况,发现学生每天吃的与老师一样,有荤有素,当地学生反映伙食蛮不错,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找到去年从外地转学来的学生小满,小满吞吞吐吐说:“开学那天的中餐,食堂烧了个永康菜,叫雪菜炖毛芋,你们当地学生很喜欢吃,可来自云贵川的学生不喜欢吃这种糊的东西,全部倒掉了;还有,千张炒肉、酱肉,烧得太清淡,不辣,我们吃不习惯。”
小满说,一些学生吃不惯食堂,就到校门口买零食吃。一时间,校门口小吃摊林立,污水乱倒,蚊蝇遍地。
外来学生到底想吃啥?
位于城郊结合部、开发区内的城东初中,80%的学生来自22个省份,随打工的父母就近来上学。这些转来的学生刚来不久,因家乡的饮食普遍口味重,他们大多喜欢吃辣。
为了解外来学生到底想吃什么,校教研室主任陈正敖花了几个晚上,设计了一份《城东初中学生饮食习惯调查表》,发给12个班级、300多名外来学生,了解情况。
学生们写的答案是,爱吃川菜口味,不爱吃江浙沪清淡的本帮菜;尤其不爱吃汤类、比较糊的菜;此外,学生特别爱吃零食和烧烤。学生们还向学校提出建议,每天的菜要辣一点,每天要有一餐肉食,早餐希望吃上面食,中饭要做得硬一点等。
学校把这些学生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整理成文,交给食堂主任王文斌,并提出要针对外来工子弟的口味,调整膳食。王洪在食堂会务上说,这些看起来是生活小事,其实是大事,学生生活不习惯,就不能安心读书。
“酸辣大白菜” PK“雪菜炖毛芋”
又到了中饭时间,八(1)班湖南籍学生邓观贞跑到学生餐厅一看,有莴笋炒肉,酸辣大白菜,还有鸡腿……每样菜都分成两大盆,一盆是辣的,一盆是不辣的。她要了一份莴笋炒肉和酸辣大白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这几天,食堂王主任深入班级,向同学们讨教。记者看到,为满足外来学生口味,现在食堂特意在每张餐桌上配备辣椒酱等调味。厨师还专门到出租房,拜这些学生的家长为师,学会烧酸辣大白菜。此外,针对这些学生爱吃面食,食堂给学生准备了充分的面食,还到市里访问营养专家,了解各种食品的营养如何搭配。
吃得习惯,学生不走了
那么,原先准备回陕西老家读书的小超到底走了没有?记者随徐英萍老师来到小超家。
小超的爸爸王宗群正在街边卖煤饼,他说:“小超2月份从西康老家来时,坚决要求在永康上学。但上了几天学,他又闹着要回西康老家,说是吃不惯。”
本来,王超准备在学校吃最后的晚餐后走人的。但这个晚餐让他改变了想法——因为餐桌上那种甜孜孜的东南菜不见了,家乡的红辣椒出现在面前,还有面食蒜花卷、泡馍等,美得他心里直痒痒,胃口也大开。
一(1)班班主任吕玲巧告诉记者,学校努力尊重外来学生的生活习惯,用关爱留住学生。但对于一些传统中不够科学的东西,也在慢慢地进行转化,努力帮助学生做到饮食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