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学海
3  4  
PDF 版
· “忙”的经济学思考
· 人学视野的制度功能
· 宇宙中“ 第五种力” 之争
· 哲理漫画
· 思想有重量吗?
· “狼文学”解析
· 历史是能被享受的
· 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忙”的经济学思考
宋圭武
  “忙”似乎成了现代都市人的一句口头禅。什么是忙?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指事情多,不得空;二指急迫不停地、加紧地做。

  从经济学角度看,忙是一种“经济物品”。忙既是一种消费品,也是一种生产品。从消费品的角度看,忙为人生提供了一种存在的意义。人生因忙而显得有价值。从生产品的角度看,忙是个人提供给社会的一个中间产品。正是通过每一个人忙的持续投入,才不断生产出供人们消费的最终产品。对于一个人而言,他既消费忙,也生产忙;忙对他而言是消费功能和生产功能的有机统一。人们喜欢消费忙,不喜欢生产忙,但二者在现实中又是难以分离的。

  目前,很多人忙是一种客观现实,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社会转型是诱发人们忙的一个因素。社会转型打破了经济和政治领域原有的平衡,引起社会冲突、经济生活的混乱,而有混乱必缺少秩序。所以,在社会转型期,秩序的稀缺是一个一般规律,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欧洲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秩序稀缺会导致不确定性,为了对付不确定性,人们必然会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行动,以争取更多的收入用来应对不确定性。社会转型对人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使人心累、心忙;另一方面,使人身体累、身忙。

  其二,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这也是加重中国人忙碌的一个原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也只能通过现时更加积极的当前行动和劳动投入,以换取更多收入以对付未来的不确定性。

  另外,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瞎指挥,也导致一部分人瞎忙。如一些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改革措施的不稳定、朝令夕改,既浪费了财力,也浪费了人力和时间,得不偿失,对社会造成很大损失。

  从结果来看,很多人忙的效应是多方面的。从微观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

  精神方面的收益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忙满足了个人偏好。从历史上看,长期的忙碌将使忙碌本身习惯化和潜意识化,并渗透到民族的性格之中。人们常说,忙惯了就不习惯闲,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另外一方面,忙也减少了精神空虚。忙减少了未来不确定性所带给人的恐惧和痛苦,从而也使生活更充实和更有意义。

  精神方面的成本主要有:忙本身是对人性的压抑。马克思说:“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的和外在的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讲,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亚里士多德说:一切事物都是围绕着一个枢纽在旋转,这个枢纽就是闲暇。在闲暇中,人才能真正体会存在的本质。所以,一方面,我忙故我在;另一方面,我闲故我真正在。

  物质收益主要是指增加了个人收入。这么多年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极大提高,一方面应归功于制度创新;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人忙的结果。忙的宏观成本是:忙并不能保证财富的分配一定合理;忙很可能导致宏观低效率。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某些制度约束。如高投入、低产出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在制度存在约束的条件下,忙有可能只表现为瞎忙;并且有些人在忙着,有些人却闲着并享受着另外一些人忙的成果。

  从发展的角度看,理想社会应实现忙与闲的有机统一,两者的分离是社会不均衡的表现。目前,在社会主义中国,要真正建立一个使人休闲的社会,仍需克服许多方面的困难,如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建立更加公平的分配体制、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等。但关键途径在于制度创新,实现制度均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学海 00011 “忙”的经济学思考 宋圭武 2008-4-7 浙江日报000112008-04-07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