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是专门研究家谱的民间专家,对农村氏族社会关系变化有很深的观察和研究。他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认为,今年清明节放假,会促成许多城里人回乡扫墓,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有助于通过氏族血缘纽带的恢复,促进日渐淡化的城乡间人际联系。
在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关系中,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关系,是农村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它不但维系着血缘关系,也关系到家庭观念、家庭教育和农村社会稳定,同时,勤劳、尊老爱幼、互惠合作等传统文化伦理,也都渗透在这种关系之中一脉相承。
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和城市化的发展,氏族这根纽带正被割裂,老家进城的人越来越多,和老家的联系却越来越少。原来融洽的农村大家族,亲密的堂兄堂弟,也日渐有了距离,感情生分。
而对那些已经走出乡村的新城里人来说,他们在城里立了足,和农村的距离越来越远,思念越来越淡。而且随着代际更替,这种和农村间的天然纽带淡去无痕。对此,有社会学家担心,等到独生子女的下一代成家立业时,他们对农村的概念和感情,将和他们的父辈有很大的不同。农村不是血脉之源,而只是与己无关的“另一个世界”。他们和农村的往来可能会增加,比如休闲、旅游、消费农产品,但是他们与农村的人际联系,却可能淡化。
清明节放假,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老家、祖坟等等,作为城乡人际之间的联系纽带,又被人们重视。根在农村的城里人,有了回老家的念头。城乡相隔的人们,通过回乡扫墓,在相聚中相互了解,互为沟通。老家的人需要外面的信息和尊重,外面的人同样需要老家的人理解和支持。虽然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看,这种传统依托,也许不过是种过渡,但从现实而言,确实有助于消除城乡间的隔阂。
有专家称,清明节放假,很有可能让城里人回乡扫墓访亲成为一种新的重新兴旺的社会习俗。城里人回乡,扫墓也好,会亲戚也好,去农村玩也好,虽然目的各不相同,但通过和多年没来往的亲戚走动,城乡生活进行了现实对接,唤起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促进了城乡往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城乡在人际往来层面的发展,有利于一种新的城乡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