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山到南山,再到象山,中国美术学院走过了80年风雨——今年的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将迎来建院80周年庆典,“这也是我们学校梳理历史、开拓未来的新起点。”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兴奋地说。
相对美院80年的历史,从学生到院长,许江见证的是学院最近30年飞速发展的变化。他用四句古典诗歌概括出中国美院这30年的足迹。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977年冬天,国家恢复了高考,中国美院恢复了招生。虽然当时专业只有国画、油画、版画和工艺系,但是仅华东地区就有3万多人报名,考生们的报名作品堆积如山。同年10月,七八级新生入学……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学院聚集了一大批美术创作和史论研究的优秀学子。这批新生的年龄跨度之大、人生阅历之丰富、思想之成熟,都是中国教育史上仅见的。30年过去了,当年这批新生中的许多人已经成长为国家乃至国际艺坛的中流砥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革故鼎新的年代,而对于美院来说,这一切变化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全新的国际化视野的形成。学院与海外十数家重要美术学府建立了密切的国际合作关系,派遣多位青年教师旅欧留学,同时还举办了多个海外工作室和数十期国际美术短训班,延请国际著名美术史家和艺术家来校讲学,开创了艺术教学的新篇章。这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同时期,学院的研究和创作热情喷发,学术研究之风日隆,为当时的校园学子提供了传统文脉和国际视野的双向熏养。学院也因此为中国美术界哺育了大量学术研究的优秀人才。
1993年,浙江美术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世纪90年代末,学院决定对南山校区进行整体改造,2000年11月,南山校区整体改造工程破土动工;经过三年滨江校区过渡办学,2003年9月,南山校区整体改造完成,学院回迁。这为学院在新世纪的事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象山校区的建成,更是为美院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美院的建筑系、平面设计系、动画系等17个系的3000多位师生,可以在这里眺望群山,感悟大自然的内涵。
30年弹指一挥间。当许江和师生们迎接即将到来的校庆时,更增添几分感慨,几分责任。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校庆新闻发布会上,许江告诉我们,4月6日下午,美院将在唐云艺术馆、西博会博物馆等15家艺术机构同时举行“艺术春天”研究生作品群展;4月8日上午,将在南山校区美术馆举行“学院的力量——中国美术学院新时期三十年发展文献展”;当天下午和9日下午,全球20多所著名美术学院的院长将会聚美院象山校区,举行国际当代艺术教育与传播峰会;4月10日这天,广大的市民也有机会走进美丽的象山校区,享受这艺术的盛会。
(本报杭州4月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