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吴宏东: 为老人晨练修千米山路
· 清明祭扫看细节
· 杨淑芳:为看报85岁学识字
· 加拿大医院的“中国式”沟通
· 70岁爱心保姆的品质生活
· 杨天义:收破烂建起公益剧院
· 李科全:独臂老师教书33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儿子家乡做“首富” 自己穿戴很时尚
70岁爱心保姆的品质生活
■张一叶 董亿
  儿子已是当地“首富”,她却坚持在城里当保姆。她热爱城市,热爱城里的生活;她敬业,敬业赢得了尊重;她善良,甚至掏自己的钱补贴雇主家用;她时髦,着旗袍,穿高帮皮靴;她追求品质生活,每天锻炼身体、蒸面按摩;她浪漫,电话里总给丈夫唱《爱你永远不后悔》……

  她叫李能芳,今年快70岁,人称“重庆最牛的保姆”。    

  10年拒绝回家

  还有3个多月就是李能芳70岁生日,远在贵州的儿子何勇前日再次来电请求她回家颐养天年,没想又被她拒绝。这样的请求,何勇已持续10年,却一次次被母亲拒绝。

  李能芳是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大坡乡小罗村人,当地山高路不平,经济落后,长年吃玉米、红薯,想吃顿白米饭得等到过年;几年买不上一件衣服,走亲戚常常是向邻居借没有补丁的衣服……

  49岁那年,儿子结婚了,李能芳松了一口气。穷怕了的她在娘家嫂子鼓励下,决定进城当保姆,这一当就是20年。

  1998年7月6日,李能芳60岁生日。儿子何勇打来电话,要求母亲辞去保姆工作回家“享清福”,因为老家早已不是母亲记忆中的模样:李能芳进城后,何勇承包了两三百亩荒山种经济林木,又开起养猪场、办起酒厂。公路建成后,何勇还种植了杨梅基地,新建了一排五间的两层楼房,办起农家乐……本以为母亲会高兴地一口答应,让何勇意外的是,沉默半晌后,母亲说她喜欢城里,要留在城里继续当保姆。

  事隔10年,年近七旬的李能芳再次拒绝儿子的请求,让小罗村村党委书记周德祥很不解。

  对此,李能芳说,除了放不下正在照顾的雇主,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深深爱上了城里生活……

  尽心做保姆20年

  李能芳第一份工作,是给南开中学一退休女教师做保姆。第一天吃饭,她端着一碗白米饭哭了,觉得这幸福来得太突然。可是当时,城里的粮食是限量供应的,她每顿只能吃一小碗米饭和一个馒头。李能芳哪里吃得饱?她宁愿喝水充饥,也不会偷偷动主人家的零食。

  双碑光荣坡撬门山182号的甘玉清,是李能芳照顾得最久的雇主。1991年,因糖尿病瘫痪在床的甘玉清病情加重,长了一身褥疮,请来的保姆都不堪忍受褥疮脓血发出的气味,干不了几天就相继离开。

  经人介绍,李能芳来到甘家。虽然早有准备,但看到甘玉清第一眼,李能芳还是不自觉地捂住了嘴。李能芳说,那一刻,她本能地想退却,但看着甘玉清央求的眼神,她留了下来。

  既然留下来,就要将别人照顾好。第一天,李能芳烧了满满一锅水,仔细为甘玉清擦洗身体,换上干净衣服。此后,除了每天定时为甘翻身按摩,李能芳还用棉签沾上药水,忍着恶臭为甘一处处上药。

  甘玉清的儿子刘亚刚回家拿东西看到这一幕,他顿时愣在门口。半晌,眼眶红红的他说:“李阿姨,你对我妈,比我们做儿子的还好……”

  几个月后,甘玉清的褥疮慢慢消失。已经50多岁的刘亚刚回忆,当年的那一幕一直深深印在他脑海里,当时的震惊无法用言语形容。他没想到,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保姆可以做出那样的事,就在那一刻,他在心底把李能芳当成了亲人。    

  工资捐给穷雇主

  儿子富裕了,李能芳当保姆早已不是为了赚钱。遇到经济困难的雇主,李能芳甚至掏出自己的工资补贴家用。

  甘玉清去世后,甘的亲家母又因子宫癌住进医院,李能芳又到医院照顾。因认真负责,李能芳被不少患者看中,留在医院做起陪护。由于许多患者治病已负债累累,李能芳为了替病人节省陪床费,经常坐在椅子上将就一宿。她常常在迷糊中摔在地上,现在身上还留着多处伤痕。

  为雇主省钱,李能芳办法不少。如今照顾的龙泽秀瘫痪多年,每月900多元工资,付李500元工资后,剩下的400元不仅要供儿子读书,还要维持3个人的生活。为此,李能芳不仅常常将自己的工资贴进生活费里,还每天步行两小时到永胜桥菜市,只因那里的菜比附近菜市便宜几毛钱。

  如今,龙泽秀的儿子职中毕业,想继续深造,李能芳又提出两个月不要工资,将1000元钱捐给孩子上学。

  李能芳的真心付出获得回报,许多雇主把她当成亲人。刘亚刚一家更是将李能芳视作长辈。如今,李能芳找到新的雇主,刘亚刚总会先去“考察”一下,确定雇主不会太苛刻,才让李能芳干。他们情同母子,早已不是雇主和保姆的关系。    

  年已七旬的品质生活

  高帮皮靴、连身长袜、紧身旗袍……李能芳卧室里,时髦的衣物堆了满满一衣柜,外加两大箱。

  她说这些漂亮的衣服,在老家是买不到的,以后“告老还乡”,全要带回去。年轻时穷,没穿过一件好衣服,可能是想把失去的都找回来,进城后,她爱上买衣服。每次上街,看到漂亮的衣服,她都爱不释手,每个季节都会为自己购置新装和首饰。因为置办的东西太多,有的雇主家没地方放,她不得不每月花100元钱在沙坪坝区团结坝租了个单间,每到周末过去打扫一次。

  走出大山20年,李能芳从没在春节回家团圆过年,但“心中始终有个家”。所以每次过节,她也会学着城里人“用新鲜的方式”向丈夫表情达意。究竟是啥方式?李能芳面露羞涩,不肯说。躺在床上的龙泽秀抢过话头说,去年中秋节,李婆婆和丈夫无法团圆,通过电话约定当晚9点,一个站在城里阳台,一个站在乡下院坝,共同赏月,在心里假设人月两团圆的快乐和幸福。电话里,李能芳总爱给丈夫唱《爱你永远不后悔》,诉说对丈夫的依恋。

  李能芳除了早上锻炼身体,每天蒸面、按摩等美容必不可少,价格不菲的洗面奶、护肤水也一应俱全。李能芳说,“必须让自己‘永葆青春’,才会有雇主愿意请你,这样才能继续在城里呆下去”。 据《重庆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70岁爱心保姆的品质生活 ■张一叶 董亿 2008-4-3 48256F32002924A64825741E00412C41[B1-陈洪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