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搭起一方让农民过瘾的戏台
· 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叫“平安”
· 源头治污辟新径
· 向李丰平同志遗体告别
· 吴昌硕篆刻铭文名砚昨从日本回归故里
· 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在确保平安上见成效
· 李丰平同志生平
· 亲身体验农民等车坐车的感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4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搭起一方让农民过瘾的戏台
——杭州三江越剧艺术团服务农民纪实

本报见习记者 朱 馨
  杭州三江越剧艺术团日前被中宣部、文化部等授予“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单位”称号,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营剧团。

  一个才成立两年多的民营剧团为何能在省内450多家民营剧团中脱颖而出?记者来到位于萧山的剧团“大本营”一探究竟。

  立足专业,面朝农村,让农民朋友看到高质量的越剧

  28位从省艺术学院、绍兴艺校和杭州艺校聘来、平均年龄在21岁的演员,青春靓丽;600多万元的资金,注入剧场、舞台、道具、服饰等。

  一手操办起这个越剧团的是制衣公司老板朱关长,专业剧团水平是他为团里定下的起点标准。朱老板出身农村,是个铁杆戏迷,六七岁起就跟着母亲追看独角戏,这对他一生影响极大:“爱好越剧的经历使我能体会到农民渴求看戏的心情。而越剧来自于农村,更应该送回去,现在农村好的演出还很少。让更多农民看到真正高水平的越剧演出,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2005年9月成立以来,剧团共演出270多场,70%献演农村,其中不少是公益演出。副团长来水珍介绍,剧团邀请国家一级导演俞珍珠、国家一级演员王颐玲指导,演员不演戏的时候就训练、磨戏,团里储备着《五女拜寿》、《碧玉簪》、《狸猫换太子》等13个大戏和8出折子戏。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农民爱看什么,我们就演什么

  两年多来,剧团打出了名气。但剧团始终眼光向下,坚持到农村、到海岛、到山区演出,每一次演出都认真对待。

  (下转第二版)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搭起一方让农民过瘾的戏台 本报见习记者 朱 馨 2008-4-2 48256F32002924A64825741C0043BA6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