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真正的平安要靠健全的机制和不断创新
建设“平安浙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在我省各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平安建设中,我省十分重视精心培育“枫桥经验”这棵“常青树”,以形成全新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机制,以基层的平安促进全省的平安,以基层的和谐促进全社会的和谐。
与“枫桥经验”发源地相邻的诸暨市店口镇大胆创新,通过聘请农民工流出地的公安、劳动、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老乡干部”到店口工作,以“娘家人管婆家事”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政府和居民与农民工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这一做法已在全国推广。
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则是“常青树”长出的最有活力的“新枝叶”。如今,全省各地正在村(居)、社区和企事业等单位逐步建立综治工作站(室),延伸到角角落落的这些“新枝叶”,正在为社会稳定工作带来勃勃生机。
桐乡在全省率先探索“综治进物业”。几乎每一个初次走进桐乡市梧桐街道文昌社区世纪花苑小区的人,都会对设在小区物业管理处的综合治理办公室感到好奇:实行市场化运作的物业管理公司,竟然成为了基层综治工作的一级网络单位。小区有位住户因楼下美容店空调外机安装位置问题与店主发生争执,综治办得知后立即介入,与社区居委会一起召集双方调解,很快就平息了纠纷。
在湖州,吴兴区、南浔区率先将17个乡镇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消费维权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能合而为一,成立乡镇公共安全监管中心。公共安全监管中心与综治工作中心互为补充、互相支持,已成了维护基层平安两个强有力的“拳头”。吴兴区环渚乡于去年9月在湖州率先试点成立公共安全监管中心以来,全乡的安全生产事故与治安刑事案件均比以往同期大幅下降,副乡长潘新利高兴地说:“现在全乡的‘平安指数’、‘和谐指数’,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本报杭州4月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