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文明的“磨合”:新居民进城之后
· 公共场所是一个“考场”
文明礼仪不能仅靠规则约束
· 杭州新居民争做
合格市民
· 文明需要内化
还要有大环境支撑
· “进城五年
我学会了自我约束”
· 让新居民成为高素质市民
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4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新居民成为高素质市民
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

  实际上,人的习惯是最难改变的,黄本革体会到这一点,但她的命运却因坚持而改变。后来,她离开了工厂,进新仓鞋坊做了营业员。

  平湖市委书记孙贤龙说:“习惯改变与否,对新居民群体,以及社会和谐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收益。和技术能力一样,良好的文明习惯和礼仪道德,是一个人在外谋生存的一种优势。同样的前提下,注重文明礼仪的一方绝对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孙贤龙认为,提升新居民的形象,也是在保障他们发展的权利。

  而在另一层面上,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在于消除新老居民之间生活习惯差异导致的隔阂,实现新老居民的习惯对接,从而实现群体间的和解与共享,以及促进新居民的发展。

  平湖市新居民事务局副局长顾建良说,有些时候,说不上谁代表了先进谁代表了落后,仅仅是习惯不同而已。对新老居民同时进行群体面貌的革新,就是要让不同文化背景实现交融,不同习惯、习俗实现对接,从而实现群体间的包容与和谐共处,促进新居民在这里更好地工作、创业,实现个人发展。

  中秋节时,黄本革所在的工厂组织了大联欢,黄本革在游戏中拿到了两个月饼,回到宿舍放在盒子里舍不得吃。

  这次活动收获的不止是月饼,还有两个平湖老居民的友情。那天,向“平湖化”靠拢已有相当成效的黄本革认识了两个很要好的小姐妹,“她们都是本地人”。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和沟通,而没有文明礼仪作基础,人际关系会‘拧’。”沈永迪说,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分别并没有那么大,只要互相妥协,共识就会产生。

  在成立专司新居民事务的新居民事务局后,平湖市对新居民融入当地制订了规划和工作意见,从宏观上作为系统工程来做。最终目的不在于改造谁适应谁,而在于使得新老居民共处一地,和谐共生。

  沈世芳说,新居民融入难题的背景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就如同中国人到了国外一样,农民进城和中西部农民到沿海发达城市,自然会有个碰撞和适应的过程。适应得好的、快的,发展机会就多。

  而对于当地来说,如何让已经进来的新居民安居乐业,让新居民成为高素质市民,显然也是城市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让新居民成为高素质市民
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
2008-4-2 浙江日报000102008-04-02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