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遥祭故人,心祭重于身祭
· 公共自行车租用办法
请你“品头论足”
· 杭州公交
增加运能
· 我省首个遗体捐献纪念陵园开放
· 盗窃罪名依然成立
改判有期徒刑5年
· 追思亲人的
短信选登
· 清明出行,请留意这些信息
· 杭州公共自行车入围车辆揭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杭州南星街道倡导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以社区公祭的现代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遥祭故人,心祭重于身祭
  本报杭州3月31日讯 (记者 袁艳 通讯员 司徒微微 陈建伟) 没有 “豪华祭品”,没有鞭炮声响,一束鲜花,寄托最真挚的哀思。今天早上,杭州南星街道在南山陵园举行了社区公祭活动,100多名街道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以这种方式集体祭祀先人。

  “请亲友向先人献上鲜花。”在工作人员的主持下,参加公祭的人员神色凝重地在故人牌位前献上菊花,并默哀追思先人。虽然公祭仪式时间不长,但参与者都觉得这种现代祭祀方式简捷却不失庄重。

  白塔岭社区居民许志国患有腿疾,在社区工作人员搀扶下,他为去世30年的母亲献上了一束菊花。他说,这样的现代祭祀形式既文明又方便,其实形式并不是最重要,更重要的是那份心意。玉皇山社区的居民翁志香告诉记者,以前,为了到墓地祭祀已故亲人要换3趟车,一路上,还能见到不少人烧纸钱,弄得纸灰飞扬。今天早上,听说街道组织公祭,就马上赶来参加祭祀活动。 她说,通过社区公祭向故人寄托哀思既文明又环保。

  参加公祭的人员中,不少是在杭州工作的外来务工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因路途遥远,无法回老家祭扫。看到街道的“文明祭祀倡议书”后,他们纷纷报名参加公祭,以这一方式遥祭家乡的已故亲人。“出门在外,一到清明节,特别想念已过世的亲人。”来自内蒙古的李红英今天特意在公祭台上摆放了姥爷、姥姥和四姨3位已故亲人的牌位,并为他们献花悼念。她说,来杭打工已有10年了,因为杭州离老家远,没法给已故的长辈上坟,很是愧疚。这次的公祭活动,不仅了却了自己的心愿,家人也感到非常欣慰。安徽籍的欧郑对这种文明、卫生、安全的祭祀方式感到很新鲜。她告诉记者,以前每到清明节都会看到有人当街烧纸、拨撒祭品,感觉这些方式不但浪费资源,还有安全隐患。

  南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翁正伟认为,祭祀故人意在心诚,心祭比身祭更重要。社区公祭、网上祭祀、短信祭祀等现代祭祀方式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不仅倡导绿色文明祭祀、树立社会新风,一定程度上缓解清明节期间集中外出祭扫带来的交通拥堵,还能打破距离限制,遥祭远葬他乡的故人,特别是为在杭州生活创业的外来人员提供一个遥祭亲人的平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遥祭故人,心祭重于身祭 2008-4-1 48256F32002924A64825741D0040D4A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