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赵洪祝会见奥地利客人
· 引进监管公司 盯紧排污企业
· “照片上的就是我们俩”
· 湖州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一线创新业
· 杭州上城区实现动态性全就业
· 校园“见习创业街”人气旺
· 烈士张忠孝的亲人找到啦!
· 北京接过奥运圣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岗位银行”随到随取 不挑不拣一天上岗
杭州上城区实现动态性全就业
  本报讯(记者 王瀛波 毛珺 上城区报道组 严国庆) 最近,杭州市上城区清波门社区的钱师傅终于舒了口气。年前,因为单位裁员,今年53岁的钱师傅再次失业,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终于在中国美术学院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我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能找到这份工作很满意了。”钱师傅说。

  上城区向全区居民承诺,凡辖区户籍人口中的失业人员,一旦提出求职要求,只要不挑不拣,保证在24小时内安排新岗位,一年多来已先后帮助近2万名动态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目前全区已基本实现动态性全就业,也就是只要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失业一个就能上岗一个。

  支撑动态性全就业的是上城区特有的“岗位银行”。所谓“岗位银行”就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将挖掘到的岗位资源,统一存储起来,让需要工作的居民能“随到随取”。至今,全区6个街道和51个社区都已建立了各自的“总行”和“分行”,并全部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每年“岗位银行”能提供2万多个工作岗位。

  为增加岗位储备,各“银行”都各显其能存岗位。南星街道有64名民间“寻岗员”收集失业人员的就业要求和用人单位空缺岗位信息,该街道的“岗位银行”几乎天天都能“存”进新岗位。清波街道把寻岗任务交给该街道劳动监察大队的4名队员,分片包干辖区1200家企业,上门到企业“挖”岗位。随着全区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全部实现再就业,上城区“岗位银行”近来开始花更多的精力挖掘适合大中专毕业生等年轻人的就业岗位。

  除了建设“岗位银行”,细致周到的“售后服务”是上城区能实现动态性全就业的另一个绝招。每介绍一个居民到新的岗位,上岗一个月内,有关工作人员都会上门到居民家和上岗单位做一次回访,了解双方的满意度。对于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有关工作人员还定期“上门家访”。在青年路社区,记者看到了一张“家访登记表”,上面记录了一位居民连续7次失业、就业的经历,每次失业原因、就业单位、就业时间等都有详细记载,社区工作人员说:“下次我们再给他介绍工作,就能拿这个表格做参考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杭州上城区实现动态性全就业 2008-3-31 48256F32002924A64825741C004895E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