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松阳:冰雪过后茶更绿
· 民营企业无偿公开自主研发新工艺
· 小小粘土:化腐朽为神奇
· “奥运圣火号”飞赴雅典
· “地球一小时” 关灯一小时
· 市民善举感动救人英雄
· 意大利产莫扎里拉奶酪禁入我国
· 湖州试水运管“电脑执法”
· 喜欢上挎竹篮买菜的感觉
· 外国驻华外交官“3·14”事件后访问拉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小粘土:化腐朽为神奇
本报记者 张冬素
  【专家名片】 朱利中,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环境污染控制研究所所长。他发明了一种技术,有效解决了有机膨润土在废水处理中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回收利用难等难题。目前这一技术已在我省多个废水处理工程中应用。这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上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成的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预处理设施,由于采用了浙江大学朱利中教授课题组发明的有机膨润土合成—废水吸附处理一体化工艺,污水处理效果非常好。

  印染、染料、化工等行业的废水处理,一直是环保领域的难题,因为它是有毒有害难降解的有机废水。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科研人员就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种神奇的“土”——有机膨润土,它能有效吸附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适合用于高浓度有毒有害有机废水的预处理。但由于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回收利用难等原因,一直以来,只能停留在实验室应用阶段,很多科研工作者努力“破题”。

  1992年,朱利中领导的课题组也加入到“破题”队伍中。

  要让污水处理厂能够用得起这种神奇的“土”,首先就要解决成本高的问题。

  科研人员以往先把“膨润土”合成为“有机膨润土”,再让它到废水处理池中“工作”。但是,朱利中在研究时灵机一动:“印染废水中有表面活性剂,我们何不‘废物利用’?”他把膨润土直接“扔”到废水中,让它和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自主组装”成有机膨润土,然后再去“吃”废水中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

  这一创新思路让原先需要5个步骤、2个小时的有机膨润土合成工序,可以与废水处理同步进行,不仅工艺流程变简单,并且使有机膨润土处理废水的原材料成本降低了90%。

  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被吸走了,但“吃”了一肚子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弃有机膨润土怎么处理呢?朱利中课题组在科研中又一次“废物利用”:他们把用过的有机膨润土做成中孔纳米吸附材料,用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处理,消除了废弃有机膨润土的二次污染。朱利中高兴地说,我们前段时间买来一台空气净化器,把里面的芯子换成利用废弃有机膨润土回收制备的吸附材料,净化效果非常不错。(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一块小小的粘土在朱利中手中“玩”出了这么多花样,使有机膨润土大规模应用于废水处理工程成为现实。

  我国膨润土的蕴藏量有77.4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我省临安、安吉等地膨润土储量都很丰富。但一直以来主要用于生产涂料、油墨、农药等产品。朱利中课题组开发的新型有机膨润土及一体化废水处理工艺可谓是一箭双雕,既提高了我国膨润土的“身价”,又可解决印染等高污染行业的废水处理问题。目前,这项成果已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可实际应用到印染、染料、化工、电镀等行业的废水处理工程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小小粘土:化腐朽为神奇 本报记者 张冬素 2008-3-30 48256F32002924A6482574190049144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