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秦声峰 周梅红 记者 朱海兵) 走进瑞安市莘塍镇上村村,宽阔的马路,成排的绿树旁,一幢幢崭新的现代化标准厂房特别引人注目,10多家企业已相继入驻,而以前这里却是残垣断壁、荒草丛生、污水满地。上村村的变迁,是瑞安做活土地文章带来的。
废旧厂房、废弃地、边角地、滩涂乃至沿岸浅水滩,传统上一直被认为是无法开发利用的土地“亚资源”。如今,瑞安市通过因地制宜,既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本被忽视的土地“亚资源”效用,又有效保护了有限的耕地资源,预计可为瑞安新增用地3万亩以上,相当于再造3至4个瑞安经济开发区。
“那一大片废弃着的土地,原本是村里一块难看的‘大伤疤’。”上村村支书陈志钱说,以前一心想的是怎么充分开发利用位置好的土地资源,用地“粗放”,浪费很严重。其实那些废旧厂房、废弃地、边角地和山坡地活用起来了,也是“宝”。上村村的“旧房废地换新厂”项目,一下子“长”出了工业用地20亩,引入企业投资近2亿元。仙降、马屿、塘下等老工业点聚集的乡镇也开始纷纷效仿。
瑞安工业以家庭作坊式起家,在90多个老工业点里曾走出了不少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家庭作坊式生产,也留下了很多后遗症。“散、小、乱”的老工业点在企业的优胜劣汰和时代的发展变迁中,渐显老态,废弃的厂房、边角地随处可见。瑞安市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现在通过统一整合、改造,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整体效应,规划建设现代化的标准厂房和公用设施,以达到提升产业、消除隐患、治理污染等综合效果。预计仅此项改造全面完成后,将盘活土地资源5100多亩。
生在海边,深受缺地之困的瑞安人,还把目光瞄准了大海。沿岸水深2至10米的浅水区,盖不了厂房,却是发展造船业的天然“黄金地”。去年,该市编制的《船舶工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1200亩的浅水滩将不再“荒芜”,成为计划引进6家一级三类以上船舶制造企业的船舶工业基地。
目前,飞云江口南侧的阁巷围垦工地上,施工工人正在刚刚合龙的主堤内,进行吹沙填平作业。昔日的盐碱滩涂,在变成一片片建设土地。瑞安市已为这些即将“新生”的土地编制了“成长计划”:建设占地500亩的水产品加工园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