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本届青歌赛有啥变化
· 《视觉上海》系列开播
贾樟柯获邀掌镜《上海上海》
· 青歌赛探营
· 神秘园访华音乐会
曲目初步确定
· 来自南方的夜莺
· 大剧院演出季
闭幕大戏紧锣密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来自南方的夜莺
——走近温州女声合唱团
■本报实习生 陈斯音 本报记者 竺大文

  在第十三届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的合唱决赛中,温州女声合唱团经过两轮激烈竞争、击败全国二十多支专业合唱队伍,凭借民歌《对鸟》夺得优胜奖,排名第9位。引起了多方关注。

  作为本届大赛中浙江省唯一一支代表队伍,她们不仅在全国观众面前为浙江声乐艺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也让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业余合唱团声名鹊起,被声乐专家称为“已经跨入国内一流合唱水准的一支团队,开创了民间音乐团体发展壮大的温州模式”。带着敬佩与好奇,我们采访了合唱团指挥、温州大学副教授邹跃飞与团长余小玲,揭开了这支年轻队伍荣誉背后的故事。

  成员遍布各行各业

  据邹老师介绍,这支由温州市文联音乐家协会组建的合唱团最初成立于2004年3月,由8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声乐爱好者组成。本次参赛的女声合唱团中,42名成员来自35个不同单位。“她们的职业从基层到机关都有,相当部分是学校老师,还包括6名在读的大学生。”邹教授说。

  团员们职业跨度大、工作经历与生活背景多样,在音乐素质、起点上都各有不同,会不会因此造成各人音乐水平的差距、进而影响训练效果呢?

  “难度当然有,毕竟我们不像国内其他的专业合唱团,拥有充裕的培训时间、优裕的训练条件。”邹教授对我们解释,邹教授进一步解释说,为了克服团员们的差距,通常需要比专业合唱团花更多时间进行专门的声音训练。他形容:“合唱团的声音是通过经年累月、慢慢磨合出来的”。

  合唱团这次从省内被选拔到进京参赛,其间只有短短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时间紧张,春节过后没几天大家就投入了紧张的训练,每天都要练七八个钟头。”余小玲团长告诉我们:“3月6日到达北京之后,大家顾不上休息,又进行了几次密集训练。”

  对于女声合唱团的成员们来说,彼此不同的背景使她们拥有对歌曲特殊的理解方式与理解力。而多年来对于音乐训练的坚持与毅力,更为她们培养出了无与伦比的默契。得益于这些宝贵的财富,合唱团在过去几年中,接连夺得第八届中国合唱节金奖、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银奖等一系列专业领域内的奖项。

  “其实,在通过本次青歌赛走进大众视线之前,我们已经‘名声在外’了。”余团长自豪地说。

  重新演绎浙江民歌

  谈到在这次决赛中他们备受好评的曲目《对鸟》、《唐诗二首》,邹教授表示,这两首歌都是请专家为团员们量声定做的。“《对鸟》本身是浙江乐清的一首民歌,我们请上海一位作曲家重新编曲之后再作演绎,使它既显得大气又具有地方特色,凸显我们南方姑娘细巧的嗓音特色。”

  《对鸟》是一首用温州方言演唱的无伴奏歌曲。作为一首决赛曲目在全国观众面前演唱,会不会担心这样的歌曲风格太“偏”,不够主流呢?

  邹教授回答:“合唱作为这次新加入的项目,旨在通过青歌赛带动起当代青年人的合唱热情。所以在选曲时,就必须着眼于‘新鲜’、‘现代’这些特点上。同时,我们也代表了温州乃至整个浙江的文化形象,《对鸟》这样一首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歌曲,再适合不过了。”

  而《唐诗二首》由两部分歌曲组成:《春怨》与《春夜喜雨》,十分应合当下的时节与女声唱法的婉约特点。本来,她们还准备了一首横跨八声部演唱的拉丁文歌曲《SALVE》。“可以说,在歌曲本身的难度水准方面,我们不会输给大赛任何一支专业队伍。”邹教授表示:“作为一支非专业合唱团,我们只有通过高水准的选曲、加倍的专业训练,才能从专业团队的包围中脱颖而出,为浙江声乐争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合唱团还意外遭遇了一次“换曲风波”。在上场前半个小时,成员们突然接到大会通知,她们的预定演唱曲目被更换了。余团长说:“惊愕之下,大家迅速调整了状态从容应对,最后还能超常发挥。”结果,她们的这首《对鸟》虽然是第二次在会场中响起,但凭借娴熟的技艺、优美的歌声,她们最终获得94.67的高分。

  坚持不懈终有成果

  合唱团成立至今,从温州一个默默无闻、经费拮据的业余小团队,发展到如今这支连国外音乐节也争相邀请的优秀合唱团,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邹教授与余团长给我们的回答都是两个字:坚持。

  “当初组建起这样一支业余合唱团,在温州市是从来没有过的。”余团长说,“平时大家下了班都已经精疲力竭,又有谁愿意再去多花几个钟头训练呢?”尤其对于女声部的成员们来说,她们作为家庭中的妻子、母亲,必须承担的压力更大。

  在她们这次去北京参赛前,团员林茜的儿子突遭意外,被医生诊断为颅底骨折,一直躺在医院里昏迷不醒。而此时,正是合唱团训练最紧张的关键时刻,一星期中“有四五天必须花在训练上。”林茜既痛苦又矛盾,几次想放弃去北京参赛。

  “因为我们人数较少,女声团的8个声部里每个部只有四五个人,少了一个都会影响到整体水平。”余团长对我们解释。此时,林茜的家人表现出了充分的支持与体谅,“她的丈夫请了长假照顾儿子,婆婆也说要她放宽心比赛,孙子他们来照顾。”

  最后当林茜与团员们带着荣誉回到家时,儿子也奇迹般地伤愈出院了。林茜说,这次的获奖不仅是对我们团队、也是对她全家一份最好的礼物。

  像林茜那样顶着压力,多年来咬牙坚持训练的成员并不在少数。余团长透露,去年他们赴长沙参加比赛时,其中一位领唱的孩子不小心摔断了腿。训练中她为了不分心,一狠心把电话调成了静音。“等结束时打开手机再去看,温州医院已经打了接近一百遍未接电话来。她又急又怕,当下就大哭起来。”回忆起这段故事,余团长忍不住语带心酸。

  除了家庭压力,还有一些工作单位远在周围镇县的团员,每每下班之后连晚饭也顾不上吃,“带上面包、牛奶就奔来训练了”。几个大学生为了参加训练,拉下不少学校的课;为了不被说成“为兴趣荒废学业”,她们都是训练一结束就捧起书本补课。面对音乐,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塑造了如今这支优秀的队伍。

  付出终有成果。赛前,温州市政府、浙江音乐协会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支创下浙江文化品牌的队伍,给予经济拨款等多方支持。今年十月,合唱团即将赴福建参加“海峡两岸音乐节”,为浙江的声乐文化事业再添一分光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来自南方的夜莺 2008-3-28 48256F32002924A6482574170029A9F7[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