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倒下时,他双手紧握救火的铁扫把
· 三门30万只库存西兰花
顺利销往韩国
· 民革浙江省委会召开十一届二次全会
· 学校用上学生发明
· 我省8家文化单位受嘉奖
· 浙江省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
入选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 在那抗雪救灾的日子里
· 农民种粮不沾泥
· 关键是见诸行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江山茅坂村农机、植保、粮食三合作社提供“套餐”服务
农民种粮不沾泥
  本报江山3月26日电(记者 毛广绘 江山市报道组 姜小武 郑宁) 又到春耕大忙时节,江山市凤林镇茅坂村,在开满油菜花的田野里,机声隆隆,四五台耕田机正以欢快的节奏耕作着。不远处的村庄里,往年早就下田干活的老农们却在家里小憩。

  茅坂村3000多人口,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了,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去年,村里成立了植保专业合作社和粮食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种粮服务。70多岁的徐水根夫妇有1亩多田,去年就加入了合作社,除了播种、看水等轻松一点的农活,耕田、治虫、收割等都由合作社包了,“一年下来,统一购买种子每亩可以节省5元,统一防治病虫每亩节省农药钱20元,节省劳力7个工日……累计亩均节约生产成本200元左右,比我自己种好多了,”老徐乐呵呵地说,“最好的还是省心,我种粮差不多都可以脚不沾泥了!”

  今年村里又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准备了23台各类耕作机具为社员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合作社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徐良梓老人笑着告诉我们,他今年62岁,家里有5亩田。两个儿子在外打工,田里的活自然就落在他身上了,不参加合作社还真忙不过来。

  村支书徐伯良介绍说,村里200平方米的工厂化育秧房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后基本能满足全村2000多亩水田的秧苗培育供应。下一步,合作社还打算再购进一两台插秧机,为村民提供“购种、育苗、插秧、管理、收割”各环节的“流水线”服务。目前全村约有60%的家庭都成了合作社的成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农民种粮不沾泥 2008-3-27 48256F32002924A648257418002C08A8[A2-毛广绘≈A5-姜小武≈B1-吴雅茗≈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