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曾走过那把大红遮阳伞旁,从她手中买过报纸,但却记不住她的模样。她只是千千万万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又努力融入这个城市的“新杭州人”的一员。
清晨,大部分市民还在睡梦中,体育场路上沿街店铺大多还紧锁着大门,从重庆大足县来杭打工的衡建平却已经在她的报摊上紧张忙碌起来。
衡阿姨的报摊就在武林广场的邮局门口,11路站台边上,报摊全部硬件只有一把红色遮阳伞,两只板凳,一块一平方米左右、可摆放大概30份报纸的木板,一块透明可以遮雨的塑料布。
衡阿姨生活很节俭,午餐由丈夫老肖从鼓楼的家中送来。因为舍不得买保温饭盒,带的饭只能装在一只简单的铁饭盒里,旁边用热水袋温着,外面用两件旧毛线衣裹着。今年南方蔬菜价格贵,中饭就只有火腿肠和大米饭,偶尔加点白肉和萝卜,那是大餐了。
这天中午,原本每天12点左右来送饭的老肖晚了40多分钟才到报摊。还没等丈夫开口说话,衡阿姨就发现电动车的外壳撞掉了。老肖知道自己“犯错误”了,在电动车旁一声不响,默默地打开后备箱把饭盒递给衡阿姨。
“每天就赚这点钱,每天也就该花这点钱,今天不行喽。”天冷,再加上路上耽误的时间,衡阿姨早就饿坏了,可她在电动车前左看看、右看看,心痛得顾不上吃饭了。后来,修理好电动车用了40元钱。
自己恨不得一块钱掰成两半花,却经常看她上邮局给女儿寄钱。
像大多数留守儿童一样,衡建平的女儿圆圆(化名)现在寄养在老家姑姑家。近几年外出打工,断断续续邮给女儿的生活费大概有三四万元。即使有时学校缴书本费只要30元钱,衡阿姨也要立即去邮局把这30元钱邮回老家。
每个周末衡阿姨还会雷打不动地给女儿打长途电话,每次至少聊十几分钟,有时候要讲半个小时,反反复复在电话里嘱咐圆圆听话,自己有什么就吃什么,不要叫别人看不起。妈妈一定会更努力赚钱,早点接她来杭州读书,也给她买城里孩子喝的可乐。
读小学四年级、被同村小孩子称作“笨猪”的圆圆,在作文中深情地写道:“我要为了妈妈快点长大,卖更多的报纸。”
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衡阿姨如此牵肠挂肚的女儿并不是自己的亲骨肉。
刚把圆圆捡回来时,很多人不理解,连丈夫也骂她说:“你没有虱子,偏要找个虱子往头上罩。”本来丈夫每个月580元的收入就让两个人的生活捉襟见肘,而且两个人又不是没有孩子,何苦再去自寻烦恼。可阿姨总是忘不了初见圆圆的情景。“她一个小娃娃在厕所里哭得浑身发抖,全身上下都爬满了虫子。”衡阿姨说,“如果我不带她回家,她只有死。”
在老家,衡阿姨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种地,种什么收什么就吃什么,经常是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吃什么。刚把圆圆带回家时,圆圆还只是个婴儿,要喝奶,每天夜里也需要人照顾。衡阿姨偷偷地卖掉家里存的粮食,给圆圆买了当地小孩儿爱喝的“肥儿粉”、“奶粉”。14年过去了,很多人也多次问起衡阿姨,是不是也曾觉得力不从心,当初太过逞能,可衡阿姨总是非常坚定地回答:“既然把她捡回来,就从来都不后悔。我是真心真意要给她一个家。”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户外工作让刚刚四十岁的衡阿姨显得比同龄人苍老很多。尤其是当50多斤的报纸都压在她一个人的肩头,让原本只有1.5米左右的衡阿姨显得更为瘦小。
为了方便卖报,衡阿姨每天要准备差不多300多元的硬币,因为就在公交站旁,很多过路人并不是为了买报纸看,只是为了换零钱,拿着100元钱的钞票来买5角钱的报纸,衡阿姨从没有怨言。再冷的冬天,也要戴露趾手套,就是为了能快速找零。
今年春节前,南方普降暴雪,湿湿的冷好似要渗入骨头。即使裹着里三层、外三层的线衣、毛衣、棉衣,整个人还要缩成一团,冻得瑟瑟发抖。即使回到家里,用电热毯暖了1个小时,身子似乎也还散着寒气。可她还是像往常一样为过往读者递着一份份报纸。当时,很多回家的民工都来报摊询问武林路的售票点怎么走。其实,完全可以在路人问路时询问一下他们是不是需要购买报纸,但衡阿姨从来都不说这些她认为“多余的话”。“大家都急着买票,急着回家过年,我怎么能再罗罗嗦嗦地耽误人家时间。”
这样不畏劳苦地工作,支撑她的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让女儿圆圆早点来杭州读书。今年过年衡阿姨家也就比平时多烧了一道菜。春节晚会也没有看。衡阿姨说,“看着别人家里放起的烟火心里酸酸的,想女儿啊,没能和家人团聚的节日再大的节也不算节。等到这个夏天,一定要攒够钱,把女儿接来,也带她去看看西湖。”
想到这,衡阿姨似乎又更起劲地卖起报纸来,新换了200元的硬币,等着过往路人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