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浙江楼市
3  4  
PDF 版
· “十大工程” 改变拱墅
· 杭州地产热点
转向“大城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3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秀美拱墅作为今后三年拱墅区工作的总目标、总抓手,力争使拱墅区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建设秀美新拱墅、扮靓杭城“北大厅”。
“十大工程” 改变拱墅
周茜 供稿
  运河综保二期工程

  给你一条怀古风情的旅游景观带

  

  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运河综保二期工程行动计划的要求,涉及拱墅区的项目有66个,其中水体治理工程21项,文化旅游工程12项,绿化景观工程5项,路网完善工程11项,民居建设工程6项,土地整理工程11项。主要有拱宸桥桥西历史保护街区、小河直街二期、大兜路历史街区、小河公园、紫荆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到2010年建成上述主要项目,从武林门到石祥路的运河段,将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富有传统风味,体现运河怀古主题的旅游景观带,成为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和申遗的主载体,实现还河于民的主阵地。

  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秀美拱墅作为今后三年拱墅区工作的总目标、总抓手,力争使拱墅区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建设秀美新拱墅、扮靓杭城“北大厅”。

  “十大工程”    改变拱墅

  2007年9月27日,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专题汇报会上,拱墅区提交了一份踌躇满志的三年行动计划——以建设秀美拱墅为目标,以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为抓手,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艰苦努力,实现城区面貌大变样、城市功能大提升、生活品质大提高,构筑起“东提、西接、南旺、北活、中兴”的城区发展格局。

  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拱墅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全区57万人民群众多年期盼的重大喜讯。作为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它既是拱墅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先导工程,又是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传承历史的文脉工程。

  在今后三年里,将全力以赴,拟投入315亿元资金,按照道路河道大建设、环境生态大整治、城区空间大开发、资金土地大平衡的要求,坚持滚动开发、分期实施,适当负债、总体平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三大原则,着力实施运河综保二期、大关地区综合开发、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半山地区整治及田园区块综合开发、桃源区块综合开发、塘河地区综合改造、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工业搬迁地块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十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秀美拱墅。

  大关地区综合开发工程

  让大关区块成为未来拱墅的中心地带和增长极

  

  大关地区综合开发具体包括小河、大浒弄、娑婆桥、长乐等地块,总用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三年计划开工安置房40万平方米,拆迁住户2100户,全面完成大关路北片综合改造,基本完成南片开发,加快运河商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将大关地区打造成为拱墅区发展质量最高、综合服务功能最全、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新的区级中心。

  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切实提高城北居民环境生活品质

  

  按照打造最清洁城区的目标,强化城市长效管理,着力消除垃圾乱扔、摊点乱摆、广告乱贴、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等“五乱”现象,破解八小行业、清洁村庄、农贸市场等管理难题。着力抓好河道整治,三年完成64条、总长118公里的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实施老城区和城郊接合部环境综合整治,三年实施100个庭院改善和34个撤村建居小区整治,新增绿地8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老百姓家门口的环境面貌。

  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

  让拱宸桥地区成为申报世遗的主要地区之一

  

  拱宸桥地区改造包括桥东和桥西地块,总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要按照完善桥东、决战桥西的方针,计划开工安置房7万平方米,拆迁住户1700户,全面完成桥东改造,基本完成桥西开发,大力提升当地老百姓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充分挖掘、保护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建成并利用好“一馆一场一区一点四园”文化景观项目(运河博物馆、运河广场、桥西历史保护街区、洋关、LOFT文化公园、高家花园、石祥公园、北星公园),将拱宸桥地区建设成为展示运河文化,实现还河于民、申报世遗目标的主要地区之一和重要的文化商业中心。

  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工程

  全力提升拱墅城区品位、群众生活品质

  

  加快危旧房改善,坚持大项目带动、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结合、采取维修拼接重建改善等三大改造渠道并行,完成全区16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任务,提高4084户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加快“城中村”改造,重点实施祥符片7个试点村改造,新开工农转居多层公寓60万平方米,竣工50万平方米,并同步启动上塘片城中村改造,实现“变农村为城市、变农民为市民”目标,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区品位、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有效解决“城中村”地区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缓解城北交通拥堵,展示城市亮丽风景

  

  坚持高标准、高品位,切实将道路整治成为缓解拥堵问题的交通工程、历史文化碎片保护的文脉工程、展示城市亮丽风景的景观工程。以道路更新带动城市更新,大力实施“八横十纵”18条市政道路建设,总长约50公里。在石祥路以南地区,重点实施轻纺路、香积寺路、衢州路、小河路、赵伍路、萍水路、丰庆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在石祥路以北地区,重点实施祥园中路、杭行路、广济路(半山路)、康桥路、拱康路、金昌路、丽水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全面实施道路整治,完成“两口两线”(石祥路、德胜快速路)、沈半路、教工路、文一路、潮王路、文晖路、上塘路等8条、总长20公里的道路综合整治,改善110条背街小巷,建成290个截污纳管项目。

  半山地区综合整治

  及田园区块综合开发工程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扮靓杭城“北大厅”

  

  围绕“建设新半山”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半山地区综合整治及开发建设工作。完成31条河道整治,总长58公里。实施127个截污纳管项目,半山地区污水截污率要在2010年达到88%,新增日截污量11.65万吨。加快绿化建设,建成半山公园。推进企业搬迁,三年搬迁区属企业86家。完成半山集镇整治,重点实施半山路沿线立面整治、农居点整理、部分零星地块开发等工作。配合田园地块开发,田园地块总用地面积3365.7亩,拱墅区要支持做好土地整理工作。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力争将半山地区建设成为配套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居住环境秀丽、北临绕城线、南接市中心的杭城“北大厅”。

  桃源区块综合开发工程

  打造桃源地区

  环境幽雅、环保节能的现代居住区

  

  这是半山地区开发改造的重要项目,总用地面积1.34平方公里。计划开工安置房15万平方米,拆迁住户400户,2008年正式启动地块改造,到2010年一期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努力建设环境幽雅、环保节能的现代居住区。

  塘河地区综合改造工程

  让塘河地区告别脏乱差城市面貌

  

  塘河新村南片地区总用地面积148亩。要加快做好前期调研论证和规划完善,于2009年启动,计划开工安置房13.7万平方米,拆迁住户1120户,彻底改善塘河新村南片地区的城市面貌。

  企业搬迁地块开发工程

  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

  

  继续实施“腾笼换鸟、迁二建三、优二兴三”战略,抓住大好机遇,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市属工业企业搬迁,完成100家区属企业搬迁,盘活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搬出一个工业发展的新天地,搬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空间,搬出一个城市有机更新的新面貌。全力抓好搬迁区块的招商引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楼市 00018 “十大工程” 改变拱墅 周茜 供稿 2008-3-27 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16;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14;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13;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12;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28;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17;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18;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19;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20;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24;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23;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22;浙江日报000182008-03-27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