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10月29日成立以来,我们法律诊所已经承接了3000多个来人、来电、来访咨询案例和大量的网上询问,受欢迎程度,真是出乎我们当初的预料,我们也确确实实在实战中学到了很多。” 在浙江工商大学法律诊所,第一任负责人麻沛豪向我们展示着厚厚的服务记录表,颇带着自豪。
浙江工商大学法律诊所,是以学生为主体,由专业教师、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担任技术指导的律师事务所性质的非盈利性组织,它面向社会,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服务,包括法律咨询、起草法律文书、 代理案件、司法协助、法律调解等。诊所有专门的学生“律师”负责接听咨询电话0571-28008199,接待来访人员。在周末,他们还请资深律师一起,走进杭城的大街小巷,开展法律宣传和现场咨询。
“法律诊所是我们诊所法学教育模式的一个实战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顾问、诊所指导老师唐炳洪教授这样说。年前,当浙江工商大学引入这个在欧美比较流行的“诊所法学教育模式”时,激起了该校法学院师生的浓厚兴趣,纷纷要求加入课题组。“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是对的,把原来零散的暑期实践和模拟法庭纳入到一个教学模式中,加以固定化,使教学工作有了一个稳定的实践基地。” 唐教授认为。
诊所法学教育,是指法学院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有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受援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服务,“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提供解决方法。目前,浙江工商大学法学专业的教学就是采用诊所教学模式。唐教授介绍说,在课堂上,老师结合案例讲授相关的实体法、程序法,配合课内模拟案例操作,同学们走进法学实验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体验法学工作环境的条件,熟悉法律实务和法律文书制作,培养对专业工作的感性认识和协商、谈判、辩论、询问的基本诉讼能力,掌握一些办案的技巧;课外,借助法律诊所,同学们走入社会,开展相关活动,参与代理真实案件的全过程,提高实务处理的能力。
“这样课堂内外结合、资深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大大提升了我们的专业能力。”两年多的诊所工作经历,令麻沛豪同学感悟颇深:毕竟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限,在接受咨询的时候,常常会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于是,就将问题先记录下来,与同学商量、讨论,向教师组和律师组请教,再反馈给求助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成了学习提高的过程,一举多得。
“诊所法学教育模式,是寻找学生法学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结合点的有益探索,必将对中国高级法律人才的培养产生重大影响。”浙商大法律诊所外援指导、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主任吴清旺律师认为,法律诊所向在校法学院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通过对现实案件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法律工作者素质,以更好地适应中国法治建设的需要。
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浙江工商大学“诊所法学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规模,获得了学校高等教育研究经费资助,并逐步向研究生培养范围延伸。法律诊所的社会影响也日渐扩大,杭州市总工会法律志愿服务小组等组织专门找到了诊所,达成合作。每个星期日,“准律师”们走入社区、城市的广场等公共场所,宣讲《劳工法》等一系列保障公民自身权利的法律法规,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法律疑难。
(通讯员 陈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