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25万外来务工者有了“乡音讲师”
· 全面加强合作 推动科技进步
· 从追赶者到领跑人
· 环保绿丝带飘起来
· 城里自来水 流到农民家
· 千名志愿者再取浙江“八杯水”
· 陈水扁当局“入联公投”遭台湾民众否定
· 圣火明天点燃
· 威尼斯拟让建筑“增高”
·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
· “奥运旅游”开始热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里自来水 流到农民家
宁海投资21亿元开“源”织“网”造福30万城乡居民
  本报讯 (宁海县新闻中心 陈勇 记者 蒋勇) 眼下,宁海县梅林、桥头胡、西店等乡镇的农民不再像往年那样为吃水发愁,这一带的农村已全部纳入宁海城区“水网”,农民喝的是和城里人一样的清洁自来水。

  宁海县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兴水惠民工程,到目前投资已超过21亿元,造福30多万城乡居民,全县有70%的人口喝到了城乡一体的网供优质水。

  宁海县水资源丰富,但过去由于缺少水库等拦蓄工程,降水白白流走。“守在水边没水喝”成为宁海县工程性缺水的真实写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喝水难一直困扰着宁海经济社会发展。像桥头胡、西店等地,甚至把“给企业送一口水井”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

  “真正关心民生,就不能不解决水的问题;要发展宁海经济,也不能不解决水的问题。”宁海县委书记林静国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宁海县先后投入5亿多元,建成库容达0.85亿立方米的西溪水库,使西溪水库和黄坛水库形成梯级供水的格局,为宁海城区、黄坛、梅林、桥头胡、临港等地建起了容量达1亿立方米的“大水缸”。东部力洋水库的加固工程完成后,日供水能力达到3万吨。长街、车二巷水库等也正在抓紧建设中。这些工程的兴建,使宁海县的水源供给能力达到每天40万吨。

  有了水源,还要能输送到居民家中。为打通“水网”供水的瓶颈,宁海在东西南北分区域建设水厂。日供水能力16万吨的黄坛水厂目前已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将于明年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宁东水厂、宁北水厂、岔路水厂、临港水厂等一批水源、供水工程相继建成,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已基本形成。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桥头胡街道店前王村村委会主任王术方说起县里的供水工程赞不绝口,店前王村靠近海边,过去村民喝的都是掺着海水的“混合井水”,许多村民由此得病。镇、村几乎每年都把“解决吃水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但由于找不到水源,一直得不到解决。“要不是县里统一建起水网,我们的喝水问题,不知要到何时能解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城里自来水 流到农民家 2008-3-23 48256F32002924A6482574130053BF7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