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雪豹,另一个神秘的世界
· 打开
雪豹的问号
· 《没有我们的世界》(节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今年1月,青海的一位牧民意外地捕获了一头闯入他的居住区的雪豹。现在,这头雪豹被送往西宁动物园,受到了精心的养护。
雪豹,另一个神秘的世界
■本报实习生 陈斯音 本报记者 竺大文
  不久前,一段野生雪豹的录像,再次引起了媒体和公众对这种珍稀动物的关注。

  事实上,对于雪豹的调查和研究从来没有中止过。而雪豹也不时会进入人类的视野。就在今年1月,青海的一位牧民还意外地捕获了一头闯入他的居住区的雪豹。现在这头雪豹被送往西宁动物园,受到了精心的养护。

  不过,在大多数国内动物园里,游客都无缘见到这种动物。我们分别联系了杭州、上海、北京、四川多家动物园,都没有雪豹。

  那么,世界上究竟还存活有多少只野生的雪豹呢?这个问题专家也会被问住,甚至尴尬地不知道如何回答。然而,这却是一个被无数次问到并需要我们认真去回答的问题。

  对此,新疆自然保育基金雪豹栖息地调查项目执行人马鸣说:“作为雪豹资源大国,我国本土专家几乎从来没有开展过有关雪豹的系统调查研究,几乎没有人、包括海外的专家能准确地说出我国雪豹的野外分布范围和数量。”

  根据近年国外的调查资料,全球的雪豹种群数量在3500至7000只。“业内人士都知道,这已经是非常过时的数字了。”一位国内相关专家说:“只有当政府保护部门和国际基金组织需要确定向那里拨发保护基金的时候,精确的数字才变得更加重要。”

  17年前,雪豹便被列入中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但我国的动物专家和环保人士们对其了解甚微。新疆自然保育基金(XCF)作为和国际雪豹基金会(ISLT)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合作伙伴,自2004年起连续启动、运作了一系列有关雪豹的研究和调查项目,其中包括“新疆雪豹偷猎及非法贸易调查”和“新疆雪豹栖息地调查及环境研究项目”。

  2005年,他们进行了第四次联合考察,由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印度、美国等的专家共同参与,前期踏查、中期准备和最后实施野外考察一共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

  根据这次初步的调查,世界上雪豹野外分布数量最多的国家可能是中国。中国雪豹野外分布数量最多的省份可能是新疆。为什么都是“可能”呢?马鸣解释说,一是栖息地环境恶化造成雪豹数量减少;二是偷猎滥杀造成雪豹对人类高度恐惧,以致它们远离人群;三是在一切向经济发展单向倾斜的今天,的确没有太多人愿意花钱花时间来研究了解它们。“其实也是根据常识推论,”马鸣无奈地表示:“而且更讽刺的是,盗猎分子似乎更了解它们的行踪。”

  “在这些年的多次调查中,我们与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美英等国的专家建立了广泛联系。两年来队员们的足迹遍布阿尔泰山、北塔山、东部天山和中部天山,也就是托木尔峰地区。”马鸣介绍说。

  在调查过程中,因地势艰险、气候寒冷,队员们的研究非常艰难。在新疆雪豹小组的野外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冬天,山里的太阳很快就落下去了,照射营地的时间很短。到了12月中旬,山里的最低气温到了零下20多摄氏度,帐篷里的矿泉水早就冻得硬梆梆的,寒冷冻得人无法睡着。大家只好挤到地窝子里过夜。寒夜漫漫,队员们经常彻夜难眠。”

  调查小组将成果汇报给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核实后,中科院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宣布:这支由中、美、英等6国科学家组成的12人联合考察组,在新疆天山主峰托木尔峰地区遭遇了野生雪豹,并拍摄了大量图片,这是科学家首次在中国境内获得野生雪豹的真实生存记录。同时,新疆雪豹项目小组首次在国内权威的《动物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披露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雪豹的痕迹调查,如足迹、刨痕、气味标记(嗅迹)、尿迹、粪团、爪痕、毛发(DNA分析)、卧迹、食物残渣等。

  现在,雪豹研究者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查统计,方法涉及痕迹调查、无线电跟踪、卫星监测、贸易统计和民间访问等。因为雪豹是高山物种,独往独来,喜欢在夜间活动,数量极其稀少,不容易被人发现,调查起来非常困难。近年,使用自动拍摄装置,记录雪豹个体的活动规律和形态特征,使人们的研究手段更加先进和方便了,也更容易“见”着这种神秘的隐者了。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应用高级照相术——红外线自动照相机记录雪豹的活动特点、个体特征和数量。

  这次研究的另一个项目——“新疆雪豹偷猎及非法贸易调查”,始自2004年。从新疆自然保育基金建立之初,就翻译编制了有关雪豹保护的手册,发放给保护区内的人们。但国内市场上的豹皮、豹骨贸易屡禁不止,进而刺激了对雪豹的非法捕杀。

  鉴于这一严峻现象,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物种保护小额基金支持了新疆自然保育基金开展的对雪豹偷猎活动和非法贸易的调查。调查历时一年,调查人员深入实地,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克州和阿克苏地区(雪豹栖息地)的偷猎案件和乌鲁木齐的主要交易市场的贸易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整理总结了历史资料,并收集了大量一手信息。

  “在这些市场里,有关雪豹制品的交易几乎天天在进行。”研究报告中写道,“我们调查的那一年,至少有3只雪豹活体被当地人捕获,后来其中的两只送给了其他省区的野生动物园;并且当地还有相当数量的雪豹皮被当地百姓收藏,或者被制作成了皮褥子或者皮衣。”

  新疆自然保育基金在北京进行的雪豹偷猎及贩卖贸易调查报告会,参与者包括高校师生、媒体、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及其他关注雪豹保护的热心人士,同时《中国雪豹保护》手册的出版和发行,使雪豹保护工作更具体。雪豹逐渐得到了公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也使得后期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发动了当地认识程度稍高并有责任心的研究人员、热心于雪豹保护的有关人士等加入进来,使雪豹保护在新疆持续化,本土化,普遍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雪豹,另一个神秘的世界 ■本报实习生 陈斯音 本报记者 竺大文 2008-3-21 48256F32002924A648257411000CA638[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