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梦,始终令秦治政魂牵梦萦般追寻。15年前,当时20岁的他“放弃”了高考,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28岁那年,他用辗转各地打工挣来的血汗钱供弟弟念上大学。本月,35岁的他重返校园,成为高二学生。
优秀孩子高考“落榜”
秦治政是土家族人,家住重庆石柱双坝村高庙坝。1992年春,当同学们埋头复习冲刺,迎战当年7月高考时,他却有了“杂念”,每天面对着课本资料不断叹息。
父亲瘦弱,干活儿太多会气喘吁吁;母亲身体不好,还要照顾年迈的外婆;弟弟刚上初中,刻苦聪明,前途一片大好;贫困的家庭除能基本解决温饱外,毫无积蓄。
秦治政作出一个重大选择——放弃高考,让弟弟读上去。但他知道,父母不会同意他回家务农的,“毕竟我当年是全村唯一一个考进重点高中的孩子。”
秦治政继续呆在学校,不复习功课,高考成绩一下来,他离录取线还有好几十分的差距,自然而然回家当起了“耕夫”。
早上天刚亮,他跟着父亲外出干活,把家里的4亩田地打理得妥妥当当。晚上回家,他又抽时间辅导弟弟。
弟弟读上了研究生
三年过去,家里经济情况略有改善,弟弟已上高中,成绩很好。秦治政决定外出打工,来到福建进入一家包装厂打杂。
弟弟秦江波没辜负哥哥一片苦心,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哈尔滨理工大学。秦治政工作更有了动力,8年间先后到过福州、深圳、广州等地的包装厂、机械厂、建筑工地等,因没有文凭,只能做力气活儿,“那时,重新读书的念头一直未灭。但这只能等到弟弟学业完成了才行啊!”
每到弟弟要交学费时,他就同时做两份工。厂里下班后又到建筑工地去帮忙,没日没夜只图多攒点钱。
2001年,弟弟本科毕业继续读研究生,能一边上学一边挣钱了,秦治政改为不定期地给弟弟寄钱。
建筑工呆坐高校角落
随着弟弟的独立和自己渐渐有了点积蓄,秦治政回到家乡,在父母催促下,与丰都女子小红(化名)结合了。2003年,有了儿子的秦治政又来到重庆城区找活了。
再次打工,秦治政刻意选择了在高校——西南政法大学落脚,“虽然只是干建筑工,但至少也算在‘象牙塔’边待着。”
每天干完活儿,秦治政最爱呆坐在校园一小角落里,观察过往的学生们。“每次看到他们抱着课本匆匆行走,或在操场上活动,我就常幻想着自己也成了大学生。”
始终忘不了大学梦
前年底,妻子小红也跟着同伴离乡到沿海打工去了。秦治政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于是在县城的四方集团找到份工作,干得风生水起,收入也算丰厚。就在这样的顺境中,他始终忘不了那个梦,“大学生”三个字深深地折磨着他的心灵。
“一次偶然从电视中看到70多岁的老人还在考大学时,我的心再也不能无动于衷。”秦治政说,他作出重回高中校园的决定。
大龄考生如何报考、重返学校怎样克服心理障碍……做足一系列功课,秦治政在今年年后的一个夜晚,向父母“摊牌”。
“想得出来,上有老下有小,还去读书,这不是丢人现眼吗?”父母强烈反对。
“哥,你安心去读书,经济方面我来承担。”哥哥的心愿,弟弟秦江波怎会不清楚?已在哈尔滨攻读博士学位的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哥哥,并多次打电话给父母和嫂子,让他们同意秦治政重回高中学习。
为了避免哥哥求学碰壁,弟弟还暗地里给学校的马校长,即他当年的班主任打电话说明此事,请求学校收留这位特殊的学生。
3月8日,秦治政终于回到阔别15年的学校。
骑破车回家干农活
“我常在上学、放学途中,想到家里的父母孩子。”秦治政说,从一个家庭的主劳动力,变成一个“闲汉”,这种角色转换一时很难适应,也非常有压力。
秦治政每天在校住宿,“但班主任老师很理解我的情况,如有特别需要,也会准我假的。”秦治政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从校到家里有20多分钟车程,遇到农忙时,就会利用休息时间赶回家干完活儿后,再回校继续学习。
“这样两头奔波,会影响你的学习吗?”有人产生疑问。秦治政笑着说,只要看到书,心就会立即静下来投入到课程中,劳逸结合,效率更高。
博士弟弟话语哽咽
秦治政的弟弟秦江波如今已是哈尔滨科技大学的一名教师,同时也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日前,笔者拨通了他的电话,提及哥哥,他话语哽咽,又满含激动。
“在农村,读书、考大学是重要的出路,哥哥却因为我而放弃了。”秦江波说,起初他并不知道哥哥的良苦用心,后来偶然听到父母谈话,才知真相,“那一刻,我真的呆了。”
秦江波考上大学离乡后,只跟哥哥见过一面,“这十几年来,我无数次深夜翻出他的照片,那种感情是很难形容的。读书时,每当收到他寄来的钱,我的脑海里就能勾勒出他打工的辛苦场景,心也会揪着痛。”
如今,哥哥已重返高中校园,远在哈尔滨的弟弟秦江波也很是兴奋,“又想给他打电话了解情况,又担心影响哥哥学习。”为此,弟弟已经几夜没睡好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