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我国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截至2007年末,杭州市在册精神病人共39622人,占总人口的6.39%。。
“但是,公众对精神障碍患者还存在一定偏见,社会上只简单地将精神病人区分为‘文疯子’和‘武疯子’,提到精神病人就充满了恐惧,脑海中就出现拿着刀到处砍人的‘武疯子’形象。这其实是人们对精神病人的误解、歧视。”从事精神卫生工作多年的杭州市第七医院院长程荑,认为目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对精神疾病和精神病人持有偏见与误解,主要在七个方面。
误解1:精神病人很可怕
当某人告知自己患有癌症时,多数公众都会同情他,但如果有人说自己患有精神病,公众就会远离他。这是非常悲哀的事。事实上,精神病人在疾病早期或恢复期,说话依然可以有条不紊,上班干活一如既往,待人接物讲究礼貌、行为有序,并不能发现有病。有的只是发病的急性期受幻听、幻视、妄想等病态的影响,暂时会出现某些痴呆、不注重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等状况,也有的经过治疗就可以好转及消失。
误解2:精神病都是私心作怪
私心很重的人不一定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患者也绝非都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大公无私的人对精神疾病也并无绝对“免疫力”,单纯的“思想教育”来治疗精神疾病是毫无科学根据的。目前,精神疾病在医学上还不能像癌症等其他疾病一样能找到“癌细胞”。
误解3:精神病人都有暴力倾向
实际上大部分精神病人都是怕事及畏缩的,只有极少数患者在出现怀疑别人害自己,即医学上称为“被害妄想”症状的驱使下,为了“保卫”自己才可能出现攻击性。
误解4:精神病人都应该隔离
精神病人在急性期有冲动行为时可以“保护性隔离”。一般病人经治疗一段时间,便会逐渐康复,此时需要过正常人的生活,融入社会;相反,对病人隔离,只会加重他们脱离现实生活,更难融入社会,无法达到康复的目标。
误解5:患了精神病都无法治愈
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身体的其他疾患而产生的精神病……除精神分裂症治愈较困难外,大多数病种经过治疗会逐步康复,与正常人无异。
误解6:患精神病就是丢脸的事
精神病也是疾病的一种,有什么可耻之处?只是表现在精神活动上有异常,并不是犯错误,社会上某些人对精神病人的歧视、虐待、戏弄和嘲笑都是不对的,而应该给予同情和关怀,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谁能保证自己从不患精神病?有些家属明知患者有精神病,却为了“保全脸面,家丑不可外扬”而讳疾忌医,不带病人去医院看病,病情越拖越差,更是十分错误的。
误解7:精神病人都是遗传的
这个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正在研究的课题,精神病的发病无疑有遗传因素,但并非都是遗传。到底占多大的比例呢?有人调查30对父母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其子女的发病率为57.8%。可见在当前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育应引起重视。当然,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也不可低估,如成长环境、工作压力、心理承受力等,对患病都会构成重大的影响。
这七大误解,主要是大家不了解精神疾病所造成的,再加上很多影视剧的误导,这使得许多病人和家属在得了病之后仍茫然不知。